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在调查了200所大学的就业辅导中心,以及近千家雇主后发布了《大学生就业薪酬报告》,报告显示:新近兴起的“民航相关专业”成为五大薪资报酬高的专业之一。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发达国家开始将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甚至将人才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种比资金更为重要的资本.对此,一位印度学者感叹地说:过去殖民主义者抢的是黄金、白银,现在西方国家抢的是人才. 在新的人才观念中,突出的导向是能力和业绩导向。一个人仅有高学历、高职称,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有将具有这样条件、素质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发挥其大的潜力、作用,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这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开始同步扩大。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70万人。
每年运输量猛增以及机票价格逐渐市场化,航空正从一种贵族式消费转变成为平民化出行方式。波音公司的分析显示,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现在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中国民航已形成了国内四通八达、干线与支线相结合和连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如此巨大的航运网络,需要网罗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尽管各高校近年来逐渐扩展民航学的招生规模,但人才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民航业的发展和需求。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二十多年来,学院顺应行业市场的需要,坚持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贯彻民航科教振兴行动计划,践行“求是、宗严、创新”的校训,坚持“面向民航,航服民航”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四讲”(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五抓”(抓学习、抓人才、抓效益、抓文化),努力创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温馨和睦的生活环境”,使学院整体发展始终保持着良性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努力实现“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民航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库”的定位目标,在民航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除学历教育外,作为民航总局党校和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还承担着培养中国民航中、高级管理人才、后备干部以及民航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院与东方大学城合作,设立了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东方大学城教学园区,学院已从2005年起,将学历教育场所迁移至东方大学城。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