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行外人,很少接触书法家,想象中的书法家都是白发长须,鹤发长衫。初见杨老师的时候,所有的想象都被揉碎——原来,书法家也可以是黑色短发,西装革履,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的模样。
初见杨老师时,他在接受同学的采访。他说,之所以以“追逐阳光”为题,是因为,没有阳光,时间万物就没办法生存,我们要像向日葵那般,头朝太阳,追逐阳光。唯有追逐,方可前进。
去往展厅的路上挂着杨老师书法展的海报,海报上四个清晰、夺目的大字——“追逐阳光”,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可以有追逐阳光的气质,是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可以称之为追逐阳光。“追逐阳光”四个字,苍劲有力,像极了饱经风霜的老人,但是又不失那一丝向上的傲气。走进展厅,一幅幅字迹出现在眼前,或是苍劲,或是清秀,或是朦胧,亦或是气势磅礴,纵使每一幅有每一幅的特点,但是所有的字迹都是笔力遒劲,笔笔用心,道道是力,自然流畅。
后来的每天,都会抽点时间去杨老师的展厅里看看,看杨老师创作,听杨老师和其他的老师聊天。他挥笔书写时,沉默不语,纵使身边的环境是嘈杂,也是凝神的创作,不受外界的一丝干扰;休闲聊天时,谈趣风声,不高谈阔论,从细微处谈起。或是学生的学习,或是生活的细节,或是自己自书法创作中的点点滴滴的体会。谈到自己的老师,杨老师谦逊的说,老师70多岁了依然在临摹字帖,每一次临摹,老师总有多多少少的收获,老师曾为自己的作品所做的批注是珍贵的作品。对于书法创作,杨老师说这是很好玩的,每一次创作总有不同的收获,每一笔的挥动都有一点情趣所在。当时杨老师刚写完一个繁体的“会”字,他说,这个字的后一笔是向上提的勾,向上提的那一刻,就觉得很有情趣,似乎把人的整个心也提上去了。
在和杨老师的接触中,我慢慢地思考,我静静地用心去体会老师的每一幅作品。生活,人生,其实并不大,我们一直以为生活很难,我们一直人生很复杂,社会很黑暗,其实不然。生活就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慢慢体会情趣,人生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琐碎中积累经验。我们不必太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内心的阳光和充实才是真的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逐一种叫做成就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中忘记了生活的情趣,只是简单的几点一线,匆匆忙忙错过很多叫做细节的东西,庸庸碌碌忘记了感悟什么是生活的本质,忘记了其实世界是充满阳光的。是不是我们也可以静下心来用一件事情来感悟生活,去发现世界中阳光的温暖?可以是慢慢用心的去写一幅字,可以是用自己的臆想去创作一幅也许自己也看不懂的画,不论是什么形式,我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或者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某个思路就通透了,或许你在创作中就咧嘴笑了,太多的或许便是你生活的收获,便是阳光普照到你的暖意!
真心的感谢杨老师的到来,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我们都是向日葵,我们该追逐阳光,完成我们生活的职责。想向日葵一样的去追逐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