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伴侣,且行且珍惜

已阅[6779]次 [2013-01-05]

              ——杨连福老师书法展观后感
    在我的心里,一直没有所谓大家与爱好者的分界线,坦率的说是弄不清。如果不是在那个不寻常的下午参加了关于杨连福老师的交流会,或许我会一直纠结于此问题。幸而,我得到了那个机会。
 
    在周四的交流会上,我见到了杨连福老师,外表普普通通却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几十年的风雨坎坷,他和别人相同;与书法的一路同行,他亦与别人不太相似。整个会议中,我没有走神,没有无聊,因为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倾听。倾听杨老师解释字体构造,倾听杨老师说明书法作品的内在深意,倾听杨老师讲述他的风雨人生。更加不会让我忘记的,是他的自称:书法爱好者。记得当时我在心里笑着说,老师,你何苦如此谦虚呢?造诣足够深了却只自称爱好者,书法家这个称呼是一点不为过啊。老师当时只是浅浅地回答了我内心的疑问:“我不自称书法家,不代表我的水平比不上书法家。嘴上不说,不代表众人心里不知道。”解释得实在且正确。如此听来,分不分清大家与爱好者,已经实在不是一个问题。
 
    人生,历经风雨无数,如果能够有一知己或一伴侣陪在身边,谁能不说这是一种幸福呢?杨老师的伴侣,大抵就是书法吧。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之余潜心研究书法,书法见证着他的县长生涯,书法目睹着他的获奖经历。高兴时,写写书法,浓墨重彩,挥洒自如;失意时,写写书法,清清静静,释放压力。杨老师谈到:书法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写书法时,我们得处理好部首与部首的关系,即需要相互帮助,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看的形体。工作中,我们作为一个“部首”,同样得处理好与别的“部首”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顺。道理通俗而简单,可是一旦放在书法这门艺术中去讲,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说来惭愧,我的书法水平接近负数,是个完完全全的书法门外汉。但是,以我门外汉的眼光,去看杨老师的作品,不觉突兀,不觉莫名。杨老师有一幅“一衣带水”的作品,欣赏之余,不禁让人为它的布局巧妙而称奇,“带”字拉得很长,飘逸俊秀,纵横洒脱。于是心里生出羡慕,写得一手好字,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大作”,顿时悔意连连,沮丧连连。看来,今生写好像杨老师那样的字,的确是没什么可能了,那么,人生这门书法,我是不是还有可能写好呢?
 
    我想这是可以的。事实上,杨老师在展示他的书法艺术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独特的人生艺术。那天,在交流会的现场,我向杨老师提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如何坚持。在古希腊的故事里我们发现,甩手臂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像柏拉图那样甩一年的手臂就变成了很困难的事情了。这个世界上容易的是坚持,难的也是坚持。在练习书法的日子里,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坚持呢?诚如杨老所言,学会发现在写书法过程中的收获,学会培养自己的耐心,学会将价值大化,我们就能慢慢懂得坚持的好处。人生中,做什么不需要坚持?学会坚持,是创造有价值人生的必要条件。
 
    写书法的人,大多都是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了贫寒,识得了人生百态的。杨老师即是如此。不只是简单的一位书法家,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一位诗人。曾经身处官位,他却鲜有大腹便便之感;也曾舞文弄墨,他却绝无文人弱风。身上具备特质无数,才形成了一位特别的杨连福老师。我不会说他是我见过的优秀的书法家,但是一定是一位很独特的书法家。不同的路径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伴侣,又会使人生的风景不同。书法这位伴侣,无疑让人生充满了清香与雅静。
 
    一路行来,我想杨老师收获的东西不在少数。一场交流会下来,我感觉我的眼界已经改变了位置。我还是那个平凡的我,心却好像不再是那颗平庸的心。人生是一次写书法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同等重要。我无法写出令人夸耀的书法字了,但是,我是多么希望,我能写好人生那卷美丽的书法啊!
 
    书法为伴侣,且行且珍惜!

报名电话
 上一条:沁园春 冬阳
 下一条:念侪辈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