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利益的“家校通”肯定行不通

已阅[2888]次 [2014-03-27]

  如果打着“自愿”的旗号,背地里来的却是强硬的“一刀切”,甚至不惜逼着孩子向家长哭闹要钱,这不仅不是自愿,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强迫捆绑了。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的13所中小学,向学生推广了一种“预存话费送手机并赠送翼校通”的业务,虽然口头上声称“自愿”,但实际上却成了一种变相的强制,不少家长不愿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无可奈何交了钱,这让一些原本就十分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云南学校强“送”手机给学生的案例,绝非孤例。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对家校信息互通领域的投诉与吐槽,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一次,这种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的手段,蔓延到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特困乡,人们对经济收费问题更敏感,自然会引发强烈反弹。任何以“自愿”之名进行的强制消费,不管初衷如何,都必然离题甚远。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曾下发过通知,中小学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

  河北技校网小编认为,学校不能有掺杂利益的“家校通”,学校可以通过QQ、微信、APP等免费方式,与家长进行信息互通——不少城市学校也正在这么做。至于相对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不能再步城市学校变相强制收费的后尘,有条件用免费信息互通工具的,可以及时用上,没有条件的,要么将这类服务纳入公共服务,由财政或学校买单,要么就保持以前的家校交流状态,宁愿沟通慢一点,也不要脱离实际承受能力的“快捷”。毕竟,相比捆绑强迫的家校互通,地方与学校只有更透明,才能够让学校与学生家庭真正心灵相通。

  联系电话:15132527389 


 

报名电话
 上一条: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条:学会计有前途吗?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