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的就业,教育、人社两部门虽然有诸多分歧,但谈到职业院校的就业问题,观点保持了相当一致:职业院校就业率高。但是,这个高,是值得商榷的高。
我们的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填充生产线上的人肉机器人吗?
一定不是,肯定不是。
关于就业,有许多种定义,充分就业、灵活就业、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等等,关于质量就业的指标体系,是联合国经济发展组织拟就的,我们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仅凭直觉,就知道有几项基本的指标项值得关注。
工作薪酬。没有良好的工资报酬,谈不上高质量就业。
工作环境。没有符合劳动保护标准的工作环境,谈不上高质量就业。
发展机会。没有职级和能力发展通道的就业,谈不上高质量就业。
社会认可。没有社会地位和身份归属感的就业,谈不上高质量就业。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也罢,推荐市场就业也罢,如果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雷达图不能达到一定分值,根本说不上是高质量的就业,当然我们承认是就业,但请不要张扬和自我夸奖。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将职业院校的孩子没有实现高质量就业归因于孩子本人的努力程度不够。但今天我想说的是,从单个个体学生来看,这个理由是对的,但对职业院校的整体就业情况来看,应该首先问职业院校本身。做为职业院校而言,实现“高质量就业”,起码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货好才能卖与识者,酒深不怕巷子深,好货不便宜的道理大家都懂。
其次是校企合作企业的进校筛选机制。要有一个好的企业筛选机制,长期协作企业,必须把住审核关,对资信差的企业要第一步坚绝拒绝合作。
后要对合作企业就业的学生实行跟踪回访。根据学生的持续反馈来完整的评判协作企业,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企业的三方滚动协作机制。
其实,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改善职业院校的就业环境,改进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工作的工作环境,祝职业院校的孩子们都能够依照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技能梦想。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