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返乡农民工出路何方?

已阅[8538]次 [2009-01-17]

    受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由于企业倒闭、裁员或订单大量减少而工资缩水,无法支撑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被迫返乡。
 
    统计显示,截至12月底,我省返乡农民工有将达到60万人。为此,我省政府部门积极应对,从就业、培训到创业、维权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套餐”,力促返乡农民工顺利实现再就业。
 
■返乡:工厂“放假” 他们提前回家
 
    由于停工、放假,很多农民工因为无力支撑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而被迫返乡。
 
    1月14日上午,明媚的阳光洒满省城,刚走出石家庄火车站的刘波,却没有感到一丝温暖。19个小时的路途和鼓鼓囊囊的两个大背包,让他脸上写满了疲惫,而即将去胜南客运站转乘回家的客车,更让他心存不安。
 
    “今年回来的早了,都没敢跟家里打电话呢。”刘波说,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四个元氏县同乡。他们从2007年5月,就一直在广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去年是大年三十才登上回家火车的。他们所在的工地将建成一个2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小区,但由于金融危机和楼市低迷,开发商的资金跟不上了,只好中途停工。
 
    在刘波身后的火车站出站口,来自新乐的23岁的崔新荣刚从保定回来,拖着沉重的行李,四处张望,寻找来接站的父亲。她在保定一家纺织厂当纺织工人,和其他的很多工厂一样,厂里也停工放假了。“本来12月初就说要放假了,很多工人都陆续离开了,我还抱着一线希望,想多呆几天,多挣点儿钱回家过年。”崔新荣说,由于接不到订单,她所在的纺织厂去年12月以来一直处于放假的状态,工资就削减到了800元,1月份,厂里连800元也不给了。
 
    “年龄越大,包袱越重。”来自平山的49岁的陈建军一边悠闲地吸着烟,一边轻轻地拍了拍屁股下的背包:“我得缓缓劲儿再去坐公交车。”陈建军在外面打工算起来得有十几年了,开始是在建筑工地,后来在一次干活儿过程中不慎从三楼楼梯上滑倒、跌到楼下摔伤了脊椎。他在家里了养了一年后,因为孩子还得交学费,又经人介绍去北京一家四川餐厅当保安。元旦后,这个餐厅的老板也歇业回老家了。他在北京转悠了几天,实在找不到活儿干,就背起行李回来了。本来想做动车组,快,但到售票处一问,票价要贵出四五十元,就没舍得。
 
■困局:60万返乡农民工出路何方?
 
    外面打工的路行不通了,回家又不想种地,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出路在哪里?
 
    事实上,刘波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正在汇入一股强大的农民工返乡潮。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不久前公开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返乡农民工有40.9万人,其中27万人从省外返乡,13.9万人属于省内跨市区返乡,大部分为经济危机影响所致。而这个数字,到去年12月底会在60万人左右,更为具体的数据,尚在核实中。
 
    从事就业培训及劳务输出工作多年的马志坤先生告诉记者,省就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河北省共有700万-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人员总计626万,其中在省外务工人数达到326万,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地,从事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北省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北京,人数大约在110万左右,流入天津的农民工也有20万,而前去南方等地打工的则较为分散,而且总量较小。”马志坤说,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的收入中,纯收入接近40%是来自于外出打工所得的工资奖金,所以非农收入是农民的增收很关键的组成部分。从2009年来看,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都面临着寒流的冲击。
 
    刘波说,家里的几亩耕地已经转包给别人种了,他回家之后也没有什么农活可做。他说,其实在外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没有了工作,但是不愿意回来。一是因为全家都在外地,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回来还得重新购置生产、生活的器具,花费也不小;而且土地已经转包给别人,即使没有包出去的,现在回家也已经错过了秋播时机;再就是回家之后没有收入来源,在城里做一天工怎么也能挣几天的生活费。
 
    非常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省政协委员仇立军也表示,农民工在输入地权益边缘化与输出地利益空心化交织,应当引起劳动部门的高度关注。“外面打工的路行不通了,回家又不想种地,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出路在哪里?”
 
■政策:一揽子“套餐”积极应对
 
    从就业、培训到创业、维权等多措并举,我省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河北属于劳动力资源大省,6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输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煤矿、餐饮等行业工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工作人员说,当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时,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农民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也是河北农民工纷纷返乡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针对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已经陆续推出了一揽子“套餐”,从就业、培训到创业、维权等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民工“返乡潮”。
 
    日前,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草案,草案就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劳动就业、工资权益、社会保险、土地使用等七方面权利进行了规定。草案规定,政府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农民工享受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从具体方面对维护农民工权益做了政策性规定。
 
    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鼓励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组织返乡农民工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石家庄市教育局还规定,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按助学金政策每人每月补助150元。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工作人员说,为妥善安置返乡农民工,各级就业部门已经提早动手,梳理返乡农民工状况,分门别类进行引导。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对有经济基础的引导就地创业,在工商登记、资金、技术、创业培训、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有经营头脑、一技之长的,组织参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带领当地农民致富。
 
    为了维护返乡农民工权益,日前,河北省总工会下发通知,称将在省工会系统建立定向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同时,我省部分城市还与外省劳务输入地城市建立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机制,形成输出地和输入地相互呼应、配合支持的维权体系。
 
■思考:如何避免“政府热、农民冷”
 
    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民工表示,他们希望的培训方式就是直接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
 
    “尽管农民工在回乡后多想在本地就业,但由于就业机会少和技术不适应,加之以前又主要从事初级加工工作,回乡后大部分农民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马志坤说,劳动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再就业的难度。
 
    记者在采调查中发现,政府部门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一系列培训工程,却没有得到更多农民工的热捧。
 
    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民工表示,他们急需要新技能的培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非常及时。但眼下有些培训针对性不强,对提高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他们希望培训方式就是直接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这种培训针对性、实践操作性强,培训后就业岗位也有保障,学习时也就能更加安心。
 
    记者采访的返乡农民工在谈及近期打算时,没有一人愿意参加培训。1月14日上午在石家庄火车站接站的赵县返乡农民工张建林告诉记者,他去年12月初便从深圳返乡,此前,他在深圳从事了5年的汽车驾驶工作,本想回家后还想靠这个技能在本地找个新工作,但一个月下来,一直没找到。听说可以参加培训,刚开始时他很兴奋,可是了解了一下,感觉培训时间不够,比如计算机培训大约是两个月,对他们这种素质的学员来说,两个月可能连键盘操作都难以熟练,培训后又到哪里去找工作呢?
 
    据了解,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一般培训时间在2-3个月。“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个月的培训确实难以熟练掌握。”马志坤说,这是部分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在技能学校培训时间过长,农民工又担心耽误找工作。他们希望的就是能到用工企业直接接受培训。
 
    马志坤建议,政府部门可考虑将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补贴给相关企业,这样既鼓励企业多招用农民工,也有利于增强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
 
 

报名电话
 上一条:大连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服装培训
 下一条:保定新市区职教中心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