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转专”有歧视职业教育之嫌

已阅[2323]次 [2018-10-26]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宣布,该校2018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而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去年,该校就出台了《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未按要求完成本科学分的学生降为专科,且规定转入专科学习期间不得转回本科,也不得转专业。





这则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拍手鼓掌者居多。教育部高教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给予了肯定。但在笔者看来,这看似是履行大学“宽进严出”的合理举措,实则有对教育分等级、歧视职业教育以及不尊重技术应用型人才之嫌。

首先,“学分不达标”就从本科降为专科,该校教务部门负责人还称这是一种“人性化的选择”。事实上,一个“降”字,仅从字面意思就会让人感受到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有宣扬教育尊卑观之嫌。专科真的就是本科“退而求次”的选择吗?这样的举措是否考虑过专科学校和专科生的感受呢?

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它们应该是平等的,不能分三六九等,只是培养目标与方式不同而已。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有某种专门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将来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专业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具备掌握某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或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才。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还很低,社会认知度也不高。但该校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加重这种发展趋势,给社会造成并持续形成一种“只有后进生才会选择职业学校”的印象,让专科生也会产生自己就是比本科生差的自卑心理,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笔者很认同一位学者的观点: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这样看来,该校所谓“人性化的选择”可能并不人性。





职业教育一般以培养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工人为主。“学分不达标”就从本科降为专科以及对此举的广泛认同,或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视。它默认了技术人员这个职业低人一等,更与国家倡导培养“大国工匠”的本意相违背。

可以说,“职业技术人员低人一等”的观念在中国长久存在。在古代的“士农工商”中,“工”相当于现在的工人,虽比商人高一级,但也算是“社会底层”了。数千年来,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拥有专门技艺的工人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善。直到现在,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工人并不是好的职业选择。





然而,在大科学装置、航天卫星、飞机、航空母舰、导弹氢弹、人造卫星等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家的作用当然无可替代,但终的实施,将图纸上的“画”变成肉眼可见的实物,都是由专业技术工人完成的。他们大多没有研究生学历,有的甚至没有本科学历。难道他们低科学家一等吗?不,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们一直称赞德国制造,好的制造品需要高素质的工匠,这背后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在支撑。然而,连对工人这一职业的尊重都是缺失的,怎能发展好职业教育?又怎会培养出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科学报

报名电话
 上一条:2018年保定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保
 下一条:昔日学子归来!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海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