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双主体企业学院的“闪辞”痛点——再思

已阅[2144]次 [2019-02-15]

“闪辞”是指在职时间变短,稳定性变差,入职不久就辞职的现象,“闪辞”现象增多,给用人位造成了困扰和压力,特别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办的以企业命名的旨在探索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二级企业学院(以下简称企业学院)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后“闪辞”现象面积有扩大之势,给企业和学校均带来伤害,成为企业学院的一大痛点,应引起深刻反思,及时止损。办企业学院是对深化校企合作理性探索,不是试错,需要系统性思考。




1、机制建设是支点

企业学院作为校企共同体一定是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共识而发展的产物,能否持续同频共振,需要互动机制作为支撑。建立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目标链、标准链,形成一体化链接,校与企供需结构性匹配,推进人才流、技术流、文化流、资金流"四流"高频流动。校企双方共同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润无声育人策略,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组织,课与岗内容匹配,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同教”、"同评",学生与企业员工“同事"、"同学",校企共同培育职场文化和价值观,保证各利益方满意。从现实来看,办企业学院的机制建设难点在如何有效实现校企之间资金流动,除职业院校个体努力外,还需政府推动。


2、专业遴选是基点

职业教育是通过聚焦一个专业的系统学习,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完善的道德和具备某一领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职业人,然后在某个岗位上立足,不断历练自己、拓展自己、迁移自己,形成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相融合的专业素养,做到一辈子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要求。办企业学院,应遴选有发展前景、办学基础较好且有实力的专业群,为企业学院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企业遴选是重点

企业的发展实力直接影响企业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稳定率,考量企业的发展力、影响力、培训力、教育力、文化力、吸纳力、互动力等要素,是遴选企业的重要指标,遴选有教育能力的企业是办好企业学院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校企合作现实实践情况看:一般来说,民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不强,深广度不够,但合作过程中局部效果明显;国有、技术密集型、大型典型等企业参与能力较强,系统化合作基础好,但合作过程中整体效果较弱。建立企业参与职教的激励机制,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并引导企业由偏好成本向偏好技术技能发展,有效提高效果,除职业院校个体努力,还需政府推动。


4、职业规划是难点

当今社会,新生代在职业上可能不再会从一而终。职业成长规律告诉我们,职业成长是需要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积累,经历感觉期、理解期、超越期等阶段,跳槽并非不可,但频频跳槽可能破坏这种周期性的积累,难以完整历练自己而更好的成长。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帮助其形成理性的职业观,摒弃浮躁心态,坚持专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同一件事情当中,产生职业生涯滚雪球式的复利效应,避免情绪化和一味功利化的“闪辞”,更要避免成长的"闪退",应是企业学院的重要优势,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一项有难度的"跨界"工作,需要有高度智慧。




5、诚信招生是起点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视点排序“个人发展空间”(76.6%),“薪资”(68.6%)、“福利待遇”(56.3%)。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为招揽生源,部分院校借企业学院之名,往往夸大其词,承诺多多,就业后反差较大,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闪辞",甚至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企业学院在招生招工过程中,保持教育定力,不做虚假宣传,以诚信文化培育诚信,严守承诺,校企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企业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尽可能做到岗位安排上专业对口,帮助学生逐步向预期值迈进,是有效减少企业学院学生"闪辞"的有效措施。



办企业学院,是有效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促进企业与学校实施全要素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战略举措,能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从初级走向高级、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从内容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梯次递进,从接合到结合、从协同到合作、从整合到融合集成度的梯次提高,服务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乃至专兼职教师的全面发展。

报名电话
 上一条:为什么说保定东方学校化妆与形象设计专
 下一条:学美发,当然要来保定东方技工学校!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