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

已阅[20958]次 [2009-03-18]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读技校、当工人”是“没有出息”的选择,但如今,随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技工荒”和“高级蓝领”扶摇直上的身价,人们对于“技校生”的偏见也已经悄然改变,“高级蓝领”也不断涌现。

  读技校,与成绩无关

  黎扬勇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

  现任佛山华丰纸业有限公司总调度员

  8年前,17岁的黎扬勇英语成绩特别好,初一就学完了初三的英语课程。每次老师请病假,他就是老师的好助手,带领同学读书,学生词。因为年纪小小的他,立志要当一名出色的翻译。同学常常笑话他天生的一头卷发就注定他是跟洋人打交道的料子。

  意想不到的选择

  黎扬勇的父亲在当地镇政府工作,本想为他安排一条很好的路。但1994年,他却毅然离开家乡,既没有走父亲铺的路,也没有继续他的翻译路,却考上广州的技工学校,选读了热能加工专业。

  当记者问,他考技校是否跟成绩不理想有关时,李扬勇笑言:“我妈常说我如果像妹妹那样喜欢读书,说不定现在已考上清华啦。”据他说,那个时候考技校是很热门的事,一个班70多人,就有三四十人考了技校。

  初月工资只有94元

  1997年7月,在老师的推荐下,黎扬勇来到佛山华丰纸业有限公司工作。刚进厂时,他只是一名控制发电机的普通员工。虽然工作很辛苦,而且简单枯燥,但他感叹总算可以“学以致用”。
  刚走出校门的技校生工资大多微薄,黎扬勇也不例外。他刚毕业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94块。但他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的冲劲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黎扬勇很快就得到了公司的重用。3年后,他从普通员工升为班长。接下来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又连跳三级,被公司提拔为总调度员。现在,他月薪已经超过4000元。

  目标:年薪40万元

  对一般人来说,4000元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这样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黎扬勇并不满足,他说,他的目标是成为年薪40万的经理。

  读技校开始,黎扬勇就对他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进了公司后,他给自己制定每3年晋升一级的计划。到现在,他的计划基本如期实现。“牛耕田,马食谷”,黎扬勇深知经理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所以现在的他还在不断进修。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正在上佛山党校的函授课程。到今年7月份,他就可以拿到行政管理的大专文凭了!接下来,他还打算用3年时间拿到本科学位,并盘算着考计算机中级证书和英语四级。

  技校生中成就的知名管理者

  陈三才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现任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四轮减震器科科长兼QC小组活动委员会委员等职

  初三那年,在父母亲的安排下,陈三才进了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读钳工专业。

  工作一年就被评优

  1996年从学校毕业后,陈三才直接进入中日合资的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并担任了加工线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通过虚心地向技术人员学习要领,又向日本技术专家请教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陈三才很快地熟练地掌握了技术要领,并在1997年,在公司的技术攻关课题中做出了贡献。其成果不仅在日本举行的“第14届世界昭和QC发布大会”上发表,还被评为“优秀员工”。

  2003年3月,名声远扬的陈三才被调到了工场技术班担任班长,负责工场的全面技术难题,并在1个月内改善了5个设备问题,一年直接节约了成本72万元。他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全公司刮目相看。

  从“师傅”到管理者

  同年,陈三才又被调到二轮科、设备管理科、四轮科当科长,去攻克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他所带领的科室,也被日本本部评价为“在驻海外14个国家近30个企业中管理好的一个科室”,同时多次得到本部肯定。公司里到处流传着“哪个部门有管理问题,陈三才就到那个部门去”的佳话。

  早在1998年下半年开始担任制造二科加工班长的时候,陈三才就深刻地体验到了当好班长的困难:既要“管人”,还得“管事”。所以,他感觉到,自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了。2003年,他参加了“广东省团干部基础级岗位”培训和日本本部的培训。从去年开始,他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平时,他关心下属,经常亲自对他们进行技巧培训,为公司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回顾近9年的工作经历,陈三才谦虚地说:“我从一名专职设备维修、改造工人到运用专业所长展开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人员,我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赋才能,而是我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以及肯学习、肯钻研、肯工作。”

  技校生也可以当老板

  潘泽光 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学校家电维修专业毕业生,现为

  深圳宝家荣制冷设备公司老板

  大部分技校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潘泽光是其中之一。出身在肇庆农村的潘泽光,父母在当地靠做小生意为生,家里还有好几个姐姐,家境非常一般。他告诉记者,11年前,他们班除了2个人选择读高中,其余50多人基本都考到了大城市读技校或者中专。

  考上技校长了见识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潘泽光选择技校的另一原因就是成绩不太好,同时有着很多男孩子的共同点:理科好,文科差。所以,老师建议他报技校。因为对物理、数学比较感兴趣,他选择了家电维修专业。
 
  1994年,潘泽光怀着对大城市无限憧憬,来到了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学校。广州的繁华和热闹,让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回顾读技校的经历,潘泽光感慨道,“环境对人所起的影响真大。如果我还留在肇庆的小村落的话,肯定没有今天的见识。”

  白手起家当老板

  1996年,在技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潘泽光毕业了。潘泽光没有留在广州,而是选择了单枪匹马地到深圳闯荡。现在,潘泽光已经是一家制冷设备公司的老板,令很多人艳羡。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风光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他说,刚到深圳,人生路不熟,学历又低,没什么人看得起。再加上自己不喜欢受约束,在找工作上碰了不少壁。但凭着他在技校所学的技术,他买了两套安转维修空调的工具,挂个小招牌,挨家挨户给人家修理空调。因为他性格开朗,手工又好,很快得到了客户的信赖,后面业务也越做越多。到1999年,潘泽光雇用了几个员工,还买了一辆大货车。同年,一个酒楼把他们的空调更新交给了他们,价值40多万元。他说,这是他接到了第一笔大生意。随着业务的不断扩扩展,2002年,潘泽光租了一个单位,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现有员工60多人。现在的他,房子、车子都有了,还把父母接到了深圳安度晚年。

  说到公司蒸蒸日上的原因,潘泽光认为他有三件法宝:技术专业、客户信任、自我超越。他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很严格,经常亲自对员工进行培训。他认为,很多客户回头找他们公司,是因为客户觉得他们比别人做得更好。而对于当初选择读技校,他认为是正确的抉择。

  为了证明,所以要成功

  何冠峰 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现任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能机广州有限公司生产工

  何冠峰现在还谈不上成功,但他认为自己一定能成功,除了他是一个有技能的大专生,还因为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努力!

  违抗母命报读技校

  何冠峰是广州本土人。和所有大城市里的父母一样,何冠峰的父母也希望他将来能读大学。初三填报中考志愿时,他母亲希望他考高中。但何冠峰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成绩不好,硬上高中很难考上大学”。相比之下,他觉得技校更适合自己。所以,他坚持报考技校。

  为了证明给母亲看他的选择是正确的,2001年,何冠峰考入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读机电专业后,一直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并在三年后顺利考上了本校的大专班。

  被公司派到日本接受培训

  去年大专刚毕业,何冠峰就从面试的110个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能机广州分公司,成为后被录取的6个人之一。何冠峰认为他能被录取,多亏读了技校,比那些大专生多了点实操技能。进入公司后,在正式入职前,他有幸获得了出国培训的机会。先是在广州进行了3个月日语培训,然后到日本进行了3个半月的技能培训。

  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

  毕业不到一年的何冠峰,现在只是公司里的生产工,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但他并不介意。“初出茅庐,待遇不是重要的,有发展前途就行。”何冠峰说,技工一般都是从底层做起,虽然工作辛苦,但“这是难得的实践经验,也是将来升值的资本。”何冠峰认为,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今后他将准备“在这里扎根,直到退休”。
 

报名电话
 上一条:中国移动六项便捷服务
 下一条:免费深造IT技术、突破就业危机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