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化学检验工。
1.2 职业定义
以抽样检查的方式,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试剂溶剂、日用化工品、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涂料染料颜料、煤炭焦化、水泥和气体等化工产品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监测和分析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观察、判断和计算能力,具有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7 培训要求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中级、高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化学检验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的试验室。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4)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并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l:10,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 90~120 min;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 90~240 min。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具备必要检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试剂、标准物质、工具及待测样品应能满足鉴定项目需求,各种计量器具必须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2 职业守则
(1)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
(2)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4)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5)遵守劳动纪律。
(6)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2 基础知识
2.2.1 标准化计量质量基础知识
2.2.2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安全与卫生知识)
2.2.3 分析化学知识
2.2.4 电工基础知识
2.2.5 计算机操作知识
2.2.6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 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表中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各检验类别:A——试剂溶剂检验;B——日用化工检验;C——化学肥料检验;D——化学农药检验;E——涂料染料颜料检验;F——煤炭焦化检验;G一一水泥检验。按各检验类别分别进行培训、考核。
3.1 初级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 |
(一)礼仪 |
能主动、热情、认真地进行样品交接 |
1.常用礼貌语言 |
(二)填写检验登记表 |
能详尽填写样品登记表的有关信息(产品的基本状况、送检单位、检验的要求等),并由双方签字 | ||
(三)查验样品 |
能认真检查样品状况,验证密封方式,做好记录,加贴样品标识 | ||
(四)保存样品 |
能在规定的样品贮存条件下贮存样品 | ||
二、 |
(一)了解检验方案 |
1.能读懂简单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和操作规范 |
1.化工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
2.能读懂简单的检验装置示意图 |
A.试剂的分类、包装及贮存要求,溶剂的用途 | ||
(二)准备玻璃仪器等用品 |
l.能正确识别、选用玻璃仪器和其他用品 |
1.常用玻璃仪器和其他用品的名称和用途 | |
(三)准备实验用水、溶液 |
l.能正确使用一般化学分析实验用水 |
1.实验室用水使用知识 | |
(四)准备仪器设备 |
1.能正确使用天平(包括分析天平和托盘天平)、PH计 |
1.天平、PH计等计量器具的结构、计量性能和使用规则 | |
三、 |
(一)明确采样方案 |
采样前,能明确采样方案中的各项现定,包括批量的大小、采样单元、样品数、样品量、采样部位、采样工具、采样操作方法和采样的安全措施等 |
l.采样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
(二)准备采样 |
能检查抽样工具和容器是否符合要求,准备好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表格 | ||
(三)实施采样 |
能在规定的部位按采样操作方法进行采样,填好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 | ||
(四)保存样品 |
能使用规定的容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存样品至规定日期 | ||
(五)制备固体样品 |
能正确制备组成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包括粉碎、混合、缩分 | ||
四、 |
(一)化学分析 |
l.能正确进行试样的汽化分析操作,包括称量、加热干燥至恒量 |
1.称量分析挥发法的操作规程 |
(二)仪器分析 |
l.能用正确的方法溶解固体样品,稀释液体样品或吸收气体样品,制备PH测定液 |
PH计的操作方法 | |
(三)检测物理参数和性能 |
能检测相应类别化工产品的物理参数和性能 |
相关国家标准中各检验项目的相应要求 | |
(四)微生物学检验 |
从事B类检验的人员能测定化妆品中微生物指标的菌落总数 |
微生物检验学的有关内容 | |
(五)记录原始数据 |
能正确记录检验原始数据,填写试验记录表格 |
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 | |
五、 |
(一)清洗分析用器皿 |
能针对盛装不同种类残渣残液的器皿采用适宜的清洗方法;能正确存放玻璃仪器和其他器皿 |
玻璃仪器的洗涤知识 |
(二)进行数据处理 |
l.能根据检验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要求,正确进行数据的修约和运算 |
1.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 | |
六、 |
(一)保养维护仪器设备 |
能正确保养、维护所用仪器设备 |
一般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 |
(二)发现仪器设备故障 |
能及时发现所用仪器设备出现的一般故障 |
简单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现象 | |
七、 |
(一)实验室安全 |
能执行实验室各项安全守则,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安全使用各种电器 |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
(二)实验人员安全防护 |
能正确使用通风柜,不乱排放废液、废渣;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化学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 |
3.2 中级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
一、 |
检验项目介绍 |
1.能提出样品检验的合理化建议 |
1.检验产品和项目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或验收)的一般知识 |
|
二、 |
(一)明确检验方案 |
1.能读懂较复杂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测的方法、标准和操作规范 |
1.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测的原理 |
|
(二)准备实验用水、溶液 |
1.能正确选择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及标准溶液配制所需实验用水的规格;能正确贮存实验用水 |
1.实验室用水规格及贮存方法 |
| |
(三)检验实验用水 |
能按标准或规范要求检验实验用水的质量,包括电导率、PH范围、可氧化物、吸光度、蒸发残渣等 |
实验室用水规格及检验方法 |
| |
(四)准备仪器设备 |
1.能按有关规程对玻璃量器进行容量校正 |
1.玻璃量器的校正方法 |
||
三、 |
(一)制定采样方案 |
能按照产品标准和采样要求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对采样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实验 |
化工产品采样知识 |
|
(二)实施采样 |
能对一些采样难度较大的产品(不均匀物料、易挥发物质、危险品等)进行采样 |
| ||
四、 |
(一)分离富集、分解试样 |
能按标准或规程要求,用液—液萃取、薄层(或柱)层析、减压浓缩等方法分离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或用规定的方法(如溶解、熔融、灰化、消化等)分解试样 |
化学检验中的分离和富集、分解试样知识 |
|
(二)化学分析 |
能用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目视比色(或比浊)法、薄层色谱法测定化工产品的组分 |
1.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目视比色、簿层色谱分析的方法 |
| |
(三)仪器分析 |
能用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仪器分析法测定化工产品的组分 |
1.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有关知识 |
| |
(四)检测物理参数和性能 |
能检测化工产品的物理参数和性能 |
相关国家标准中各检验项目的相应要求 |
| |
(五)微生物学检验 |
从事B类检验的人员能测定化妆品中的粪大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微生物指标 |
微生物学及检验方法 |
| |
(六)进行对照试验 |
1.能将标准试样(或管理试样、人工合成试样)与被测试样进行对照试验 |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
| |
五、 |
(一)进行数据处理 |
1.能由对照试验结果计算出校正系数,并据此校正测定结果,消除系统误差 |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知识 |
|
(二)校核原始记录 |
能校核其他检验人员的检验原始记录,验证其检验方法是否正确,数据运算是否正确 |
对原始记录的要求 |
| |
(三)填写检验报告 |
能正确填写检验报告,做到内容完整、表述准确、字迹(或打印)清晰、判定无误 |
对检验报告的要求 |
| |
(四)分析检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
能分析一般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
检验误差产生的一般原因 |
| |
六、 |
排除仪器设备故障 |
能够排除所用仪器设备的简单故障 |
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
|
七、 |
安全事故的处理 |
能对突发的安全事故果断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人员急救和事故处理 |
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急救知识 |
|
3.3 高级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 |
接待咨询 |
1.能全面了解送检产品质量方面的有关问题 |
相应化工产品的性能和检测 |
二、 |
(一)准备实验用水、溶液 |
1.能制备仪器分析用的标准溶液和其他制剂试液 |
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
(二)准备仪器设备 |
1.能按照标准要求制备气相色谱分析用的填充柱(包括柱管和载体的预处理、载体的涂渍、色谱柱的装填和老化等),并能选用适当的毛细管柱;或能选用符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要求的空心阴极灯,并能正确评价阴极灯的优劣,包括发光强度、发光稳定性、测定灵敏度与线性、灯的使用寿命等指标 |
l.色谱柱的制备方法 | |
(三)操作计算机 |
能熟练操作与分析仪器配套使用的计算机 |
计算机操作应用的一般知识 | |
(四)设计检验记录表格 |
能根据不同类型检验项目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原始记录表格 |
不同类型检验项目原始记录的设计要求 | |
三、 |
(一)仪器分析 |
l.能接操作规程操作气相色谱仪(包括其配套设备,如高压气体钢瓶、减压阀、气路管线、净化器、色谱数据工作站或数据处理机等),能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色谱分析条件,合理地调整色谱参数;或能按操作规程操作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其配套设备,如乙炔钢瓶(或乙炔稳压发生器)、压缩空气钢瓶(或空气压缩机),或其他燃气和助燃气、减压阀、气路管线、计算机及配套系统软件或数据处理机],能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仪器分析条件,合理地调整仪器参数 |
1.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及分类,气相色谱基本术语,气相色谱仪的结构、操作方法,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方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结构、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技术、佳仪器条件的选择、干扰因素的消除方法等知识 |
(二)监测“三废”排放 |
能按标准要求测定本单位产生的“三废”中的主要环境监测项目 |
l.与检验产品相关的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主要来源 | |
(三)解决检验技术问题 |
能解决检验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技术问题,并能验证其方法的合理性 |
化学检验相关技术 | |
四、 |
(一)审定检验报告 |
能对其他检验人员制作的检验报告按管理规定进行审核,内容包括 |
对检验报告的要求 |
(二)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
能协助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一般原因 |
A.试剂的工业分离提纯知识 | |
五、 |
(一)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 |
能读懂新购置的一般仪器设备的说明书,能按规程进行安装、调试,并能验证其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
一般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
(二)排除仪器设备故障 |
l.能独立设计简单的检修仪器设备的程序框图 |
分析仪器的故障检修方法 | |
六、 |
(一)编写仪器操作规程 |
能制定一般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
一般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二)编写检验操作规范 |
能编写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检验操作规范 |
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 |
(三)改进检验装置 |
能根据检验方法的需要改进试验装置,提高检验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各种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 |
七、 |
传授技艺 |
1.能向初级、中级化学检验工传授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
传授技艺、技能的基本方法 |
3.4 技师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 |
(一)解决检验技术难题 |
能解决化学检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
1.相应类别的检验项目 |
(二)开展新检验项目 |
能根据本单位发展需要,开展新产品、新项目的检验 | ||
二、 |
(一)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 |
能将新购置的、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并能验证其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
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
(二)排除仪器设备故障 |
1.能独立设计较复杂的检修仪器设备的程序框图 |
较复杂的分析仪器的故障检修方法 | |
三、 |
(一)组合检验装置 |
能根据检验方法的需要,组合检验新项目所需的装置 |
各种化学实验室的电器设备、玻璃仪器及其他器皿和用品的用途 |
(二)编写检验操作规范 |
能编写非标准检验方法(如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的操作规范 |
1.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 | |
四、 |
传授技艺 |
1.能向初级、中级、高级化学检验工传授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安全环保)和常用的数据处理知识 |
1.技能培训的基本要求 |
五、 |
(一)制定购置计划 |
1.能根据检验需要和单位的条件制定仪器设备购置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 |
1.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价格 |
(二)检验质量管理 |
1.能准确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
检验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 |
(三)仪器及试剂管理 |
1.能定期安排实验室仪器的周期检定 |
计量检定有关知识 | |
*(四)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 |
能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要求,编写管理手册中与相应类别检验有关的规章制度 |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有关知识 | |
*(五)实验室认可 |
能根据实验室认可的要求,编制相应类别检验的操作指导书或检验细则 |
实验室认可的有关知识 | |
*(六)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 |
能根据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要求,编制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
GB/T 19000—ISO 9000标准知识 | |
*(七)参与企业的环境管理 |
能根据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相关要求,编制与相应类别检验相关的操作指导书和规程 |
GB/T 24000—ISO 14000标准知识 |
注:前带有*号的“工作内容”为选择项,申报人员可以从(四)至(七)的四项工作内容中任选两项。
3.5 高级技师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夫知识 |
一、 |
(一)解决检验技术难题 |
能处理并解决较高难度的检验技术问题 |
国内外化学检验技术发展动态 |
(二)引进检验新技术 |
能将当今国内外化学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引进检验工作中,并取得应用成效 | ||
二、 |
(一)检索标准文献 |
能根据标准目录和标准化期刊检索标准文献,获得新标准信息 |
标准化基础知识 |
(二)数理统计的应用 |
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判断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和检测结果的精密度 |
数理统计的应用知识 | |
三、 |
专业培训 |
1.能系统讲授化工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并能指导学员的实际操作 |
技能培训的方法 |
四、 |
(一)确定规划方案 |
能根据本单位的需要,规划实验室的规模和功能,并做到留有发展空间 |
实验室规划一般要求 |
(二)实验室设计 |
能提出各类实验用房(化学分析室、精密仪器室、钢瓶室、贮藏室和办公室等)合理布局的设计要求 |
实验室布局要求 | |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设计 |
能做到实验室的电源、水源、燃气源(可无)设计安全合理;实验室的照明、通风、排水、排气、实验台设计符合检验要求;钢瓶室、贮藏室设施设计符合贮存要求 |
实验室设施要求 | |
五、 |
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
能胜任下列工作之一 |
本地区各化工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实验室和检验人员的状况 |
六、 |
参与技术发展规划和标准制定 |
能胜任下列工作之一 |
1.国内外化学检验技术发展动态 |
七、 |
技术探讨和经验总结 |
能完成下列工作之一 |
1.技术报告和技术总结写作的有关知识 |
4. 比重表
4.1 理论知识
项目 |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技师(%) |
高级技师(%) | |
基本要求 |
职业道德 |
5 |
5 |
3 |
2 |
2 |
基础知识 |
40 |
35 |
22 |
23 |
23 | |
相 |
样品交接 |
5 |
2 |
2 |
— |
— |
检验准备 |
14 |
17 |
13 |
— |
— | |
采样 |
10 |
7 |
— |
— |
— | |
检测与测定 |
13 |
22 |
25 |
20 |
20 | |
测后工作 |
3 |
5 |
5 |
— |
— | |
安全实验 |
5 |
5 |
— |
— |
— | |
养护设备 |
5 |
— |
— |
— |
— | |
修验仪器设备 |
— |
2 |
10 |
10 |
— | |
技术管理与创新 |
— |
— |
15 |
15 |
10 | |
培训与指导 |
— |
— |
5 |
5 |
10 | |
实验室管理 |
— |
— |
— |
25 |
— | |
实验室规划设计 |
— |
— |
— |
— |
15 | |
技术交流 |
— |
— |
— |
— |
5 | |
制定标准 |
— |
— |
— |
— |
5 | |
技术总结 |
— |
— |
— |
— |
10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4.2 技能操作
项目 |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技师(%) |
高级技师(%) | |
技 |
样品交接 |
8 |
5 |
5 |
— |
— |
检验准备 |
20 |
18 |
10 |
— |
— | |
采样 |
15 |
10 |
— |
— |
— | |
检测与测定 |
30 |
42 |
45 |
35 |
30 | |
测后工作 |
7 |
9 |
8 |
— |
— | |
安全实验 |
10 |
10 |
— |
— |
— | |
养护设备 |
10 |
— |
— |
— |
— | |
修验仪器设备 |
— |
6 |
12 |
15 |
— | |
技术管理与创新 |
— |
— |
15 |
15 |
15 | |
培训与指导 |
— |
— |
5 |
10 |
15 | |
实验室管理 |
— |
— |
— |
25 |
— | |
实验室规划设计 |
— |
— |
— |
— |
10 | |
技术交流 |
— |
— |
— |
— |
10 | |
制定标准 |
— |
— |
— |
— |
10 | |
技术总结 |
— |
— |
— |
— |
10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