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小企业局、省人才市场及本报日前联合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毕业生求职并不排斥中小企业,甚至会主动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6.7万家,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破解双方的对接难题,省中小企业局、省人才市场及本报联合推出此项调查,调查包括网络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两种方式。
■近七成毕业生愿到中小企业
调查显示,67%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到中小企业就业,其中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到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学有所用;或认为到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为将来自己创业打基础;还有不到三成的毕业生是考虑到竞争压力,受“先就业再择业”观念的影响,被动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
调查中,那些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是担心社保体系不完善,缺乏保障,而且被调查者学历越高对此担心越大,还有部分毕业生是由于薪酬低或没面子等原因,不愿去中小企业就业。
对此,省中小企业局人事教育处处长郝莉笑分析说,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近几年已逐步成为吸纳大学生的主渠道,它们通常具有更强的生产革新和产品更新能力,因此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大学生能去这片广阔的天地开拓事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令每一个人都满意。当前仍有不少毕业生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
■企业用人看重三项素质
调查中,没有一家中小企业表示“不需要招聘高校毕业生”,它们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是迫切的,其中82%的中小企业表示每年都有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甚至一年招聘多次,并为新招录的毕业生提供各种培训发展机会,重点培养。
工作能力、吃苦精神与忠诚度是企业挑选毕业生看重的三项素质,具备这些素质的毕业生也成为受企业青睐的人才。有些毕业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眼高手低,实际工作能力不高,团队协作精神较差;有的不能吃苦、急于求成,缺乏立足基层拼搏奋斗的勇气和毅力;还有的学生心浮气躁,缺乏基本的忠诚,频繁跳槽。这些毕业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不是企业欢迎和珍惜的人才。
对此,郝莉笑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用人的关键是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生一旦从学校进入职场,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各种证书等不过是表面的光环,要想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还需要毕业生从头做起,放低身段,不怕吃苦,切忌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