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全省技工学校的校长老师聚集在山西饭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表彰他们中的优秀人员时,也在探讨技校今后培养人才的方向。
省人社厅副厅长杨培岳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今后技校就要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满足山西省转型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技校发展方向。"能源大省山西在转变靠煤吃饭形象的同时,技能人才的结构也随之调整。
经济转型需要大量技能人才
省人社厅培训处负责全省技校工作,处长李小珠近参与完成了一项厅领导牵头的技能人才的课题。对于山西技能人才的现状,李小珠深有感触,他说,目前,山西省现有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传统制造业,而煤炭、农业、文化、旅游和众多新兴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则严重不足。"要把山西建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技能人才的结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李小珠说。
另外,山西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新统计显示,山西省技术工人总量仅仅占到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34.5%。而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9.9%。
根据山西省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产业分别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综合各个优势产业的技术工人存量以及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特点,2009年至2020年,山西省七大优势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形成基本的需求分布是:能源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约占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的36%,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约占14%,装备制造业占16%,化工和医药产业占10%,新型材料产业为3%,特色农业为3%,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为8%。另外,新兴支柱产业和其他产业占10%。
李小珠说,按照经济增长年递增率8%、技工需求增长2%计算,到2020年山西省共需新增技能人才4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265万人。
技校快速转型
面对新形势,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技校可谓"船小好掉头",在市场大潮中,他们不断求变,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技校就业率依然保持在了95%以上。
对此,省教育厅副厅长贾坚毅说,大学生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关联, 产业结构调整后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
"山西省2003年到2005年高校60%的本科生集中在机械类、能源化工类、电工类、土建类等10个专业,而生物制药、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服务、新材料等现代服务业出现人才缺口现象。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紧缺的专业和职业岗位需大于供。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远远高于高校专业培训人才的变化速度。"贾坚毅说,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而技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则适应了市场需求。山西机械高级职业技工学校校长杜德胜对记者说,技校就是根据经济建设新形势,瞄准经济增 长的新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伟也表示,近几年,针对市场对机械类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大的形势,学校增设了汽车修理、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现在生源很好。
重新安排技校专业
李小珠表示,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对技能人才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还不完善。
据了解,全省120所技工学校,财政或企业拨款的仅有41所,其余学校基本靠收学费解决办学经费。
"很多学校还存在着教学实习条件不足、实习车间设备陈旧、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象。"李小珠说。
杨培岳认为,山西的转型正为技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山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根本上着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二要靠人力资源,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工人。""技工教育要紧紧围绕就业需求,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出安排。"杨培岳说,而高端带动则是指引技工教育发展的方向。
"技工教育通过大力开展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培训,提升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记者 徐俊斌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