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卫生部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冯子健指出,现在各级疾控机构正在快速地推进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我们希望能够把生产出来的疫苗在短的时间内打到需要保护的人身上。但是,毕竟数量有限,同时也需要生产周期,不可能一下就到位。与我们国家巨大人口规模相比,疫苗的数量还是不足的。这样,公众的个人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
冯子健说,如果出现了流感症状,或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打喷嚏等,要在家里休息,等症状消失以后再上班。要做到这一点,各个社会组织都要配合,单位的领导需要理解这一点,能够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员工病休,带病坚持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值得提倡。这样既有利于整个社会预防,也有利于防止在其单位的传播和暴发。在流行高峰季节,各单位都要做好这一点,鼓励大家有病了在家里休息,症状消失24小时后再上班,这对减缓整个社会的传播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对预防甲流在一个集体单位的暴发也是有作用的,这是有证据的,国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他说,在家庭里因病休息的人要注意家庭内的传播,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家庭里的高危成员,比如慢性病人、很小的小孩子、很老的老人、孕妇,都是需要得到特别保护的,因为他们是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要尽可能避免让他们受到感染。
病人还要尽可能减少非必要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比如到医院就诊,要乘坐公交车,要到超市里买东西,这时候要戴上口罩,这是必要的,保护别人,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如果你没有戴口罩,这时候你咳嗽、打喷嚏,就要掩盖口鼻,要用纸巾、衣服挡一下,不要直接喷溅到别人面前。
冯子健说,其他健康的人,非常简单又有效的就是勤洗手。洗手是很有效的措施。洗手不要求很复杂,就是用肥皂或用洗手液,如果没有,直接用自来水冲洗也有效。平常如果有条件的话,带上一瓶免洗酒精,挤在手上,搓一下就可以,很多超市里都有卖,很有用,特别是平常要跟别人接触的人,比如售货员、公交车售票员等等,好手边带一瓶,这对预防感染都是有帮助的,对减少家庭传播、减少在单位的暴发也有帮助,当然对个人也有好处。
如果一个两岁的娃娃、70岁的老人、正在妊娠的妇女,或者是哮喘病人第一天发烧,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曹志新建议,要立刻去医院,高危人群出现症状,要在第一时间去就诊。换言之,三四十岁、二三十岁,身强力壮,发了一次烧,暂时观察一下是有好处的,一是可能不是流感,二是即便是甲流,根据统计,典型的病人三四天之内就好起来了,换一个角度说,如果是非流感高危人群短时间在家里观察一下,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的医院压力,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非高危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沈颖特别强调,如果精神不好,发烧很高,呼吸困难,还是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去医院,不管看什么病,都要戴口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甲流交叉感染的措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