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1月27日消息,今年4月,辽宁省启动了“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然而,政府精心挑选的8000个见习岗位,如今却遭遇空置率逾七成的尴尬。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辽宁省积极采取措施,为2008、2009届未就业的辽宁籍大学毕业生,启动了“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用心良苦,值得肯定。政府的好心,为什么大学生不领情呢?
据记者调查发现,面对提供的8000个见习岗位,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只有2668人,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0%左右,空置率逾七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毕业生对岗位期望值过高,观望情绪浓厚;另一方面,未就业大学生技能缺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就业供需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向有“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随着大学扩招导致的毕业生激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前出校门就端上铁饭碗的美差不再,代之而生的是找工作比考大学还难!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的安置问题,千方百计地予以解决,辽宁省的“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即是一例。针对计划遇挫,我认为大学毕业生放不下架子是原因之一。有些大学生死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殊不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心高意大地一味观望,只会坐失良机。也许过渡性的岗位不如考研或考取公务员有诱惑力,但先站稳脚跟再图进取也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教育部门的育人机制尚存在欠缺。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著名学者于丹教授认为,教育和商品的生产一样,也要“以销定产”。官员和学者的观点异曲同工,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就业供需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
8000见习岗位7成遭大学生冷落,引人深思。从大学生方面来说,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就业意识,要干一行,爱一行,无以善小而不为;另一方面,如何化解就业供需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