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在我所在的学校上高中,从报到的那一天开始,朋友隔三差五就打来电话,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关于孩子的。这也难怪,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哪个不是把孩子奉若掌上明珠?一个个小公主小皇帝似的,谁也别笑话谁。
朋友的孩子是个白净秀气的小女生,个头不低,戴着白框近视眼镜,大大咧咧的,走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看上去挺可爱。开学第一天,在朋友的提示下,小女生和我简单打过一个招呼。再后来,因为联系老师辅导数学的事,女生到过我的办公室。我随口说道,语文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过来找我。昨天中午一节空堂课,女生果真来了。
女生依然那副很可爱的模样,她向我诉说文言文学习的苦恼。我告诉她,学文言文要有三点要注意:首先要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读文言文,仿佛和古代的朋友对话,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第二,要重视积累。对看上去生涩枯燥的文言字词,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滴水可以穿石。第三,要勤于诵读,在诵读中领会,水到渠成,熟能生巧。
女生听罢我的建议,若有所悟。谈起写作文,女生双眼发亮,她说初中就对我的名字早有耳闻。我原以为是朋友给她介绍的,没曾想,女生说是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她还记得我为早逝的台湾歌手阿桑所写的诗歌:《叶子一样飘落——给匆匆离去的女歌手阿桑》。女生讲,读着我的诗句,聆听阿桑昔日的吟唱,泪水从双颊悄然滑落。我信手写就的文字,不过抒发了自己瞬间的感动,在不经意间,文字又打动了其他陌生而年少的朋友,这不正是一个写作者大的欣慰吗?
女生忽然问我对郭敬明的看法。我知道,像80、90后这一拨年轻人,只要喜欢阅读,郭敬明韩寒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我表达了对郭敬明后生可畏的认可,并说自己曾经写文章呼吁人们对新人的鼓励和宽容。女生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读郭敬明的书,她觉得郭敬明的文字贴近生活,生动可感,而韩寒的书让她读到半截就读不下去了。
更让我吃惊的是,女生谈到郭敬明那部涉嫌抄袭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表现了相当的宽容与大度。她说,郭敬明的书比庄羽的原作《圈里圈外》写得好多了。女生清楚地记得两部书之间雷同的部分有多少,她甚至说出了抄袭的字句数量。尽管如此,女孩依然不掩饰对郭敬明的溢美,对此我大惑不解。
如果责怪女生的不辨是非,似乎显得迂阔的我小题大做了。对女孩的旗帜鲜明的表态,我缄默良久。从某个方面讲,作为90后一代,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有需要矫正的地方;另一方面,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有时不需要理由,关于这一点,并非独90后专有。
对于年少一代,我们往往习惯于倚老卖老、生发九斤老太的感喟,事实上,我们的上一代,不也这样对我们发过类似的感慨吗?与这位90后小女生的坦诚交流,让我感觉到,以往我对郭敬明的所谓肯定,不过是居高临下的慷慨“施舍”罢了,哪怕有这位女生的一半,切实读一读郭敬明之类的青春文学,了解年轻一代的所思所想,研究一下他们的爱与憎,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是大有裨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