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站位”

已阅[5691]次 [2010-01-08]

   谈“站位”之前,我要先谈一个与它关系紧密的词:站姿。

 

  教师以什么姿态站在讲台上,好像有人专门论述过,甚至有人将之提升到专业素质的高度,从中至少能看出,教育是很看重教师的“站”的。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在写一个小语特级教师授课时,说她“像是在演奏音乐”。你可以想象,她“站”得多么优美,“演”得多么投入,身上一定聚集了全体学生的目光。演奏音乐呀,她的身体就是音符,她的动作就是旋律。用朋友的话就是“她的身体本身就构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或许她真的“演”得很“艺术”。但巧的是,这节课我也恰恰在场,和大家一起目睹了她那忘情的表演。遗憾的是,大家似乎只对她的表演感兴趣,却丝毫没有关注那些一脸茫然、“目瞪口呆”的另一类观众——学生。他们就像是不和时宜的“异数”,虽置身于课堂之内,却实实在在地像是“隔岸观火”。我不禁在想,课堂到底是谁的舞台?学生所谓的“主体”地位到底该怎样落实呢?
 
 
  或许有人以为我是在建议教师不该多讲。教师当然不该多讲,讲得多了就变成了“替代”和“包办”,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敢于少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但这还不够,教师还应该设法退出舞台,甚至在课堂上尽可能“隐身”,而不应该老是和学生抢风头。从这个标准来看,姑且先不评论这位教师的“演”,单说一个“细节”——教师的课堂站位,她就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主体”,试问,教师的“越俎代庖”还能起到“主导”作用吗?“像在演奏音乐”,教师不知不觉地在课堂上尽情“演奏”,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普遍的情形。遗憾的是,我们只顾顶礼膜拜,比照着视频夜以继日地拼命模仿,却忘了教师的首要职责应该是想方设法地激励学生亲自演奏。“亲自”这个词,涵括了新课改核心的理念,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的“自主”,而一味沦落为教师的“演奏”,岂不是典型的鸠占鹊巢?
 
 
  我们一边提倡“学生自主”,一边却又牢牢地把守着课堂,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只是教师展示技艺的舞台罢了!受尽传统课堂观念的支配影响,我们忘了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盯着“学生”和“学习”,用学生的演奏水平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演奏水平的高低,实在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对教师演奏水平的过度吹捧,会直接误导一线教师竞相“挑担引浆”,把课堂当成“卖弄”技艺的竞技场。而一旦课堂上只有教师而不见学生的踪影,那么所谓的“学生主体”,就会变成彻头彻尾的空话。
 
 
  我们一直主张教师要尽可能把时间、机会、精彩让给学生,做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推手,要敢于退居幕后,做好课堂的策划、导演,而不是主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聚焦点”,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教育者在课堂上必须守住的底线。
 
 
  教师的伟大之处恰恰体现在敢于为自我陶醉的独舞做出“牺牲”,他不应该是技艺精湛的演奏家,而应该是喝彩者、指挥者,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他不应忙着与学生“争辉”,而应将精彩与光芒留给学生;他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艺,但这样的技艺应是与学生一起,或是通过学生来展示。
 
 
  教师的站位,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今天,选择当教师,有时候还真的需要“别太拿自己当回事”,要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眼里有学生,把学生当课程资源。(李炳亭)

报名电话
 上一条:建设班主任专业化工作队伍
 下一条:轻信手机充值卡1折出售 毕业生创业被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