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靖波 詹燕飞) 近日,杭州罗速机械有限公司的陈师傅和张师傅,应轻工技校的邀请来到学校,他们对该校数控实训基地的几台加工中心进行检修和保养,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陈师傅和张师傅,学历虽然不高,但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现在每月能拿五六千元的工资。他们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学校,不仅仅送来了技术,更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
校企合作是轻工技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该校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专业教师下企业、拜师傅、学技术。学校规定,每位专业教师要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每学期下厂一周,每学年完成一篇调研报告。于是,专业老师纷纷到企业学习数控、热处理、气体保护焊……2009年,该校有21位专业课老师下到企业。
专业教师可以“下企业、拜师傅、学技术”, 技术师傅为什么不可以“进校园、带徒弟、教技术”呢?为此,学校决定邀请百名技师进校园,受聘为学校的德育辅导员、客座教师和工程技术专家。所有受聘的技师不仅仅是在学校挂个名,而要实实在在地走到学生中间、走到教师中间。为方便技师们安排工作,学校计划组织师生在双休日等时间接受技师的指导。
该校校长楼铭良告诉笔者,百名技师进校园,旨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促进学校与企业、社会的紧密合作,倡导劳动光荣、技术崇高、人才宝贵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