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奔三”已不是传说

已阅[6679]次 [2010-02-04]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宝华:这个跨年之际,我这辈子好像都没这般留恋过上一年的那后几小时,心生感慨之际,干脆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华丽丽的青春十年,就此绝尘而去了”想必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心里酸溜溜的。自2010年起,80后整整一代人,将要集体“奔三”了!
 
  Lance:好悲壮的话题啊!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差点没想起来,自己是即将先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1980年生人了。
 
  宝华:近几日,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结果,肯定让不少人心潮澎湃: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三十而立,在当前的社会节奏和生活压力下,对许多“80后”而言,依然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Lance:没房、没车、没老婆,我显然就属于这个群体。
 
  何丹丹:其实,我平时很少用年龄的概念去关注周边人的生活现状,所以当我看到这则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调查时,才知道原来那么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处在这样的阶段。
 
  宝华:哈哈,丹丹的确已经走在了很多同龄人的前面,你的现状,或许代表了我们很多人曾经对于30岁的憧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快乐工作、从容生活。
 
  Lance: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奔三之际,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慨叹: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宠爱中长大 指责中成熟
 
  丹丹:仔细想想,也不知道我们这代的伢,是幸运还是不幸: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饱受宠爱却被称为“特保儿”;和改革开放同步成长,接受了应接不暇的新事物,又被当成思想开放、行为自我……一直以来,面对诸多的指责和标签,在放大镜面前,我们总是不被理解和认同,累啊。
  宝华:事实上调查发现,“80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同样承担着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双重压力。
 
  丹丹:每个时代都有独特之处,没有这种明显的标志就无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我们只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只是特色过于鲜明。
 
  Lance:其实,从我们身上,也可以看到前辈们成长的那些共性。
 
  宝华:就比如我吧,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听老歌、不爱看偶像剧、关心时事、喜欢家庭生活、乐于下厨,崇尚起很简单很自然的生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光怪陆离的事物,越来越淡出我的视野了。
 
  丹丹:想当初,刚迈入社会那会儿,我不也是崇尚小资、勇做月光族么?看看我现在,忙的是工作和投资,想的是老公和孩子。为了工作和生活,整天是不亦乐乎。
 
  Lance:长大是很自然的事情。当我们开始怀旧,开始为了家庭和未来勇于付出和承担,为了理想不懈努力,我们的轨迹,已经在向我们曾经觉得“老土”的父辈们靠拢了。
 
 
  化蚁为蝶 奔向春天
 
  宝华:刚刚过去的2009年,“80后”的基调是沉重的,当“蜗居”、“蚁族”等等字眼又不可避免和“80后”牵扯在了一起,我们感同身受,在梦想难以照进现实的繁忙都市里,对于亲情、爱情、友情,对于房子、车子、存款,对于责任、理想和未来,我们在努力打拼,极力争取,期待着春暖花开、破茧成蝶。
 
  Lance:想当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如今烦心事越来越多,我们就把这权当作自己长大的标志吧!好歹,身为“80后”的我们,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人群”了。家园建设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上了。
 
  宝华:看来我们也要坦然面对自己的鱼尾纹和逐渐松弛的皮肤了。奔三也算不上什么恐怖的事情,那不只是意味着我们已经不再青春洋溢,也意味着我们将更加理性、睿智和成熟。
 
  丹丹:哈哈,我还想说一句:“80前”们,经历了这么长久的指责和教育,我们长大了,我们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90后”们,当心!前辈们挑剔的眼神,已经转移到你们身上去了!所以,你们要更加更加努力哦!

报名电话
 上一条: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2010年版)
 下一条:大学不能丢了独立的灵魂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