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各条战线的中级管理人员,在接管改造旧中国高级职业学校的同时.引进了前苏联中等专业教育层趺。建立了适台我国国情的中等专业学校。
“文革”结束后,
中专教育逐步恢复。在80年代初期.为了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先后有几百所中专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反映了重点中专学校的实力。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职责纳入了技术员的岗位范畴,与技术员相当的其它中等技术人才的岗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我国中专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我国拄术员培养存在着层次高移的趋向,各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应运而生。90年代中专自从招收委培生、自费生基本放开时起,开始走向市场,1997年实行招生与就业制度并轨后,包分配制度基本失效。两次大规模评估,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了对
中专的投入,中专教学现代化有了较大进展。1999年全国中专学校有39_62所在枝学生515 50万,上海市专学校自90年代初期的90所,经过调整为79所.在校学生13 I万。
1.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促使中专教育必需改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也为了适应形势,原来在计捌经济体制下引进的中等专业教学必需在体制、专业设置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
2.中专枝招生总体走人困境
199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高和技工学校)招生人数比上年减少67万人,这是20年来中职招生人数第一次负增长。总体而言,中专校招生出现了危机感。4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窖乐观5中专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随着全国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中央各部委不再管理中专学校,不同类型的中专学校层层下放。由于缺乏对中专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的全盘研究、缺乏政策指导,给社会造成的印象是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发生了政策性变化,中专教育进人了萎缩阶段或任其自生自灭。上述这些情况,致使中专教育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流失。中专教育经费来源困难,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混淆不清,师资队伍不稳定。
4.中专教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形势、招生和就业班状、教育宏观形势及中专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中专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一课题,如何办?笔者认为,第一,要解决认识问题;第二,教育部门和盎业、行业集团及地方政府对中专学校要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调整;第三,中专教育搞好改革,从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5普教、高教发展对中专招生的影响两年我国加快了高教的发展步伐。普通高校的鞍大规模扩招.迅速拉动了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影响了中专校招生计划的完成。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需求的分类。其中有类就是由中专和高职教育培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梯次的,中专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层攻,其地位和作用不窖怀疑。不仅经济发达地区需要,我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更急需此类人才。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量需要中等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就全国而盲,在初中后教育中,
中等职业教育(含中专)和普通教育在校生人数比倒不应低于l:1。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国战略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