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拿到自主招生录取指标的学生在当年高考时可以享受到20分以上不等的降分优惠(个别院校可以优惠到一本线以上)。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自主招生面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这种方式由高校主导,目前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位家长与考生的关注,每年全国约有3万多考生享受到了这种优惠,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虽然说自主招生考试对学生的报名资格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选择自主招生的。因此说,学生就需要好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及招考院校的基本要求,寻找双方佳的匹配点。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比较适合参加“自主招生”呢?有学者认为有两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自身的素质好,能力强,品学兼优;
第二类学生是有专长或特长,能满足院校选拔的特殊要求,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会有这样的规定: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高考成绩达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档成绩不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控制线,并服从专业调剂者,即予录取。
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要求主要包含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学校的需求:
1、品学兼优,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含)以上;
3、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及国际重大比赛获奖;
4、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5、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或物理省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6、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且成绩优秀者;
7、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拥有专利者;
8、高中阶段同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以上;
9、曾公开发表过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论文(限第一作者);
10、省级英语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获得二等奖(含)以上;
11、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可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12、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13、全国创新英语大赛(《高校招生》杂志社主办)中获“优胜者”奖项;
14、全国性英语竞赛决赛三等奖(含)以上获得者;
15、有航空模型(制作和飞行操控方面)的特长,在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名次;
16、获得“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
17、在民乐、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民乐单项须获得七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舞蹈须获得五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者;
18、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养潜能,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的学生。
只要学生能满足以上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条或一条以上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选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自主招生考试中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却没通过高校的笔试或面试。这是因为自主招生的试题与高考题的出题思路不一样,自主招生考试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程度。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自主招生面试中脱颖而出,平时无法在笔试中展现的能力这时可以在面试中大展身手了。
可能会有学生或家长产生疑惑,“是不是没有任何奖项的,没有特别突出特长的学生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报考了?”
其实不是这样。其实每年都有很多“三无学生”都能通过海选,且终拿到加分。“三无学生”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是指一些没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奖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的学生。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中,有许多这类学生都拿到了加分。所以说“三无”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贬义,是特指缺乏优势的自主招生考生。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的定位往往更加准确,因为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做定位,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有奖项和特长的学生比较合理,相比有奖项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不那么冒进。因而选择的大学往往都是比较合适的大学,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笔试和面试资格,一路过关斩将终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从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院多年的自主招生报考指导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资格的因素。其实,“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绝大多数高三考生,正处于心理趋向成熟的年龄,都是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都有通过大学的进一步深造,进入社会创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技术,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科学的目标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学规划。
例如: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刘同学,男生,理科。通过深入沟通,该生大的特点是虽然没有任何学习奖项,但学习后劲足,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一直上升。同时,数学和英语一直都是该生的优势学科。值得一提是该生美国电视连续剧《辛普森一家》的网络字幕翻译员,且是翻译组中年龄小、翻译质量和效率高的成员。该生申请自主招生的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院校和申请材料的要点。学生紧扣自己担任《辛普森一家》字幕翻译员的案例,以点带面并挖掘自己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想留京的意愿,锁定申请院校为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后经海选、笔试、面试,学生顺利拿到中国人民大学的30分加分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分加分。该生终642分+3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以上例子是一个“三无学生”成功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例子,没有特别的亮点,可是该生却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点”以及合理的院校定位,这就是该生成功的法宝。
每年都不少的家长和考生惋惜错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好机会,或许是由于他们对自主招生的不了解、不重视或觉得要求过高配不上。但是这样的惋惜于事无补,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绝大多数家长都将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家长,孩子也是这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学生。因此,家长和考生的确需要用心规划和处理好高三备考过程中每次机会。而不是,等高考结果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家长们在心中留下的只是憾惜。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