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采集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资料的调查研究是(A)。
A因果关系调研转 B描述性调研 C预测性调研 D探索性调研
2、属于书面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C)。
A调研的时间进度 B调研的内部因素 C调研的方式方法 D调研的外部因素
3、目前我国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是(C)。
A确保质量 B降低成本 C双向选择 D德才兼备
4、信息具有滞后性的原因是(B)。
A信息流总落后于资金流 B信息流总落后于物流 C物流总落后于信息流 D资金流总落后于信息流
5、信息的准确性的另一个含义是(A)。
A同一信息具有统一性或性 B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性 C同一信息具有性或连贯性
D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连贯性
6、企业管理体制中的“制”指的是(A)。
A企业组织的无形部分 B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C不同管理单元的沟通
D决策层对整个企业的控制力
7、企业组织的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管理幅度越大,管理的层次(B)。
A越多 B越少 C可能多可能少 D不变
8、在工作丰富化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有(A)。
A多样化和任务的整体性 B多样化和任务的协调性 C任务的整体性和任务的趣味性
D多样化和任务的趣味性
9、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C)。
A因人设岗 B因制设岗 C因事设岗 D因利设岗
10、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A)。
A由于实际发展所必须增加的人员和由于“自然减员”所需补充的人员
B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和由于“自然减员”所需补充的人员
C由于实际发展所必须增加的人员和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
D由于劳动力价格下降所增加的人员和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
11、人员招聘的终目的是(D)。
A保证组织有足够的人力需求 B选择素质高、质量好的人才
C招聘到优的人才 D达到组织整体效益的优化
12、人员配置的根本目的是(A)。
A使得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B为任何人找到和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
C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 D保持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13、招聘一般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采取的(B)途径
A猎头公司 B人才交流中心 C熟人推荐 D大学校园
14、以下关于推荐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使用推荐法招聘成功的概率较大 B使用推荐法招聘对候选人的情况比较了解
C使用推荐法招聘成本较高 D使用推荐法招聘人员素质高,可靠性强
15、与简历相比,单位设计的申请表往往(D)。
A没有统一的标准 B没有简历有效 C增加预选的时间 D有利于准确了解候选人的信息
16、面试开始时应从应聘者(A)开始发问。
A可以预料到的问题 B预想不到的问题 C难于回答的问题 D简历中有疑问的地方
17、在应聘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为了在短时间内筛选一部分人员好采用(B)。
A面试 B笔试 C情景模拟 D心里测试
18、一般来说,(D)不适于采用情景模拟测试方法进行挑选。
A服务人员 B事务性工作人员 C管理人员 D技术操作人员
19、心理测试的结果是对应聘者的(D)的一种评定。
A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 B智力特征和发展潜力 C能力特征和个性差异 D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
20、通过计算(B)可以分析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
A招聘单价 B应聘比例 C招聘完成比例(超额完成) D录用比例(素质高)
21、在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时,好根据(C)。
A应聘职位要求进行假设式提问 B应聘职位要求进行清单式提问
C应聘者过去工作行为进行举例式提问 D应聘者过去工作行为进行开放式提问
22、招聘会的组织能力如何,社会影响力有多大,指的是(A)。
A招聘会的档次 B招聘会面对的对象 C招聘会的组织者 D招聘会的宣传
23、确定员工发展目标时应把其(A)作为重点考虑。
A个性 B共性 C可塑性 D成长性
24、检测受训者对培训的参与热情和持久性,可了解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B)。
A接受程度 B认知程度 C抵触程度 D把握程度
25、在公司大规模投入资源前可通过(A)的培训,评价一小部分受训者所获得的收益。
A实验性 B操作性 C技术性 D练习性
26、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要求各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有(A)。
A类似性 B一致性 C多样性 D特殊性
27、(B)用来评价技术或运动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的水平。
A认知成果 B技能成果 C绩效成果 D情感成果
28、(B)是一种原始、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其优点在于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亲自接触,对他们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
A问卷法 B观察法 C访问法 D记录法
29、为了保证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培训进行(D)监控和评估。
A部分 B整体 C阶段 D全程
30、通过(C)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负责培训的人员安排各项训练活动的先后次序。
A问卷调查法 B集体访问法 C工作盘点法 D绩效分析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