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技校网
  3+2 初中起点 高中起点 铁路技校 学校列表
全国统一招生热线: 400-619-8866

 
 
  • 企业
  • 学校
  • 职介
  • 个人

河北省乃至全国各大用工企业的可信赖平台,宣传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低成本高效率为企业达到招工的需求。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针对广大职业技校提供招生就业服务。通过该平台,您可以宣传学校、发布招生信息,有效拓宽招生就业渠道。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宣传品牌,发布人力资源信息,提供劳动供需服务,为技能人才的提供方便的平台,也是个各大职介的优选网站。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针对各类学生的上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类专业的学校,方便学生了解各类学校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求职者提供各类工作的职位,发布简历、网上求职一气呵成,增加求职机会,满足不同的求职者的求职需求。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石家庄 唐山 保定 秦皇岛 张家口 邯郸 廊坊 承德 沧州 邢台 衡水 北京 天津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秦皇岛海港区文德学校
廊坊华航航空学校(廊坊华航艺术学校)
保定技师学院
秦皇岛药科中等职业学校
   您的位置:河北技校网>> 求学问答 >>职业资格与就业制度改革

职业资格与就业制度改革

已阅[11548]次 [2008-12-10]
我要报名    我要报名    我要报名

第一节 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侵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是由劳动、人事部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
  你想当会计,就得会记帐,会打算盘,能写漂亮的钢笔字,还得懂财会方面的知识,必须掌握国家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法规。你想当汽车司机,就得会开汽车、会保养汽车,具有在马路上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还得熟记交通法规。你想当电工,就得会接电线、安开关、装配电盘,能登高作业,还得懂电工原理,会用一些公式来计算,会选择电器材料,更得懂得用电安全知识。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从业者掌握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即职业资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个很简单易懂的说明:“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人事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以前,由劳动部门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和由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将逐步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有关职业资格的考试与其它类型的考试有区别。例如,职业技能鉴定除采取一般形式的考试(笔试、口试)外,通常还有多种多样的实际操作考核。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也按不同的专业系列有特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职业资格的考核鉴定并不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而是由非行政性事业单位——职业资格考核鉴定机构来具体实施。政府则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即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实施是一种准政府行为,既是收费性的,又是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为什么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首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无论是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还是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看,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各种职业定出“入门”的基本标准,是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导向,也是各行各业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很难想象,对职业所需要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的人,能在这种职业岗位上进行高质量的创造性劳动;也很难想象,广大劳动者如果没有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怎样在人才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双向选择和竞争就业。
  其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经济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经济交往中,要有一批人既熟悉本行业国际通行的管理方法,又达到国际互相认同的标准,具有国际承认并通用的职业资格,才能避免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往来中的利益损失。
  第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使关键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对完善以实际能力为基础的用人政策和以实际贡献为基础的分配政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人才流动,是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基础。
  第四,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职业资格实际上已成为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质量标准。由于考核是由专门的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实行了考教分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客观的检验标准,形成了必要的压力和动力,学校办学思想、设备条件、师资和教学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变化,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三、形成和完善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里,从无到有地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牵扯到众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例如,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分类。我国于1994年组建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经过四年来的努力,于1998年扒出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各种职业确立资格标准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由劳动部分管的工人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发,已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在全国各地推进。截止到1997年初,全国已有技能鉴定站2000多个,22个行业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累计完成了3270个职业技能标准和61个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还制定了18个新职业的技能标准。
  国家各部委也接受委托开始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例如,司法部组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经省一级司法厅(局)审查后,发给律师资格证书和律师工作执照;财政部组织了会计上岗证、注册会计师证、注册资产评估师证的职业资格考试;建设部组织了注册建设师的职业资格全国统考;国家统计局颁发了统计员资格证;国家体委开始实施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制度;水利部印发了水利技术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地矿部实行了矿产督察员、征管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导游员证书;外经贸部全面推进外销员岗位合格证书;内贸部出台了拍卖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民银行根据《保险法》组织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国家教委也正式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等等。此外,机械、建筑、石化、林业等部门,也开始了对本行业关系到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的重要岗位试行考核后持证上岗的制度。据人事部于1998年初发布的信息,我国已有15类专业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理工程、注册建筑师、房地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造价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拍卖师、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企业法律顾问。今后,还将出台一些专业的执业资格制度。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高效农业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试点的基础上,农业颁发了《关于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1990年到1996年,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800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30 万人获得《绿色证书》——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农业部规定: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是农民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参加资格培训合格,同时具备了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获得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农民必须持证上岗,已不是遥远的未来。
  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每年都有一些新的职业资格标准出台。
  四、与职业资格有关的其它证书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原由劳动部组织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人事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即职称评定)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有些技术等级证书已等同于职业资格证书,有些则另行制定了职业资格标准,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达到此职业的“起点标准”后才能参加技术等级考核或职称评定。
  有些工种以技术等级证作为上岗证即等同于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美容师美发师、按摩师、无线寻呼话务员、制冷设备维修工、家用电热器与电动器具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汽车维修工、钳工、车工、热处理工等。
  有些工种则不能用技术等级证书代替职业资格。例如,汽车驾驶员、电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等。必须先取得上岗证即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并领取技术等级证书。
  中学教师都有两个与教师职业有关的证书:一个是教师资格证书,说明他达到了在初级中学或高级中学当教师应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另一个是衡量教育教学水平的职称等级证书,分为中学三级、二级、一级和高级四等。
  会计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上岗证即从业资格证书,另一种是注册会计师证书即执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是职业资格的两个档次,对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不同。此外,会计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还需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其职称系列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四等。
  社会上有些证书,只是说明持证者具有某种单项技能水平,如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就很受用人单位青睐。近年来,一些行业也组织适用本行业的英语水平测试,一些大城市的旅游局、商业等部门不但组织英语水平测试,颁发不同级别的证书,而且把有无此类证书作为本行业录用劳动者的重要条件,实际已成为职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就计算机技术而言,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证书至少有以下七种:
  一是劳动部颁发的“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技术等级证书。其特点是对“应知”虽然有要求,但重点是录入速度、排版、制表等技能,因此很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是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一级B是低标准也是公务员的入门标准,即公务员职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三是专用于非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合格证,全部内容分为10个模块,其中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分A、B两级,与中级、高级职称对应。     四是某一职业使用计算机的专用证书。例如,由财政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证书”就是会计上岗的必备证书之一。
  五是专门用于计算机硬件专业人员的证书,即有用于“干部”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也有用于“工人”类的技术等级证书。例如,由劳动部颁发的“计算机调试工等级证书”就属于后者。
  六是电子工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及其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等多个等级的证书。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如持有程序员、高级程序员合格证,可免考计算机。
  七是国家劳动部设立的《国家INTERNET证书考试制度》,分网络操作员(初级)、网络管理师(中级)、高级网络管理师(高级)三个等级。考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限年龄、学历和职业,有关证书全国承认,在求职就业中作为劳动技能参考。
  上述7种证书中,有的相当于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计算机调试工;有的是职业资格的一部分,如国家教委的一级B证书和财政部的财会电算化证书;有的则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如A、B级合格证、程序员系列证书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打破各省之间的自我封闭和国际交往的增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不但已成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上岗的必备证书,也成为“窗口”企业录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在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已成为人们爱追逐的新热点。
  五、职业资格证书对求职者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其他与求职有关的证书,是青年人立足于社会并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青年人竞争择业实力的体现。“有证”才有上岗的可能,“证多”择业的面就宽。
  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其他的有关证书,是用人单位选择劳动者的依据。由于这些证书具有权威性,使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岗位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劳动者,以达到合理的人员结构和提高劳动效率。
  持证上岗,是未来职业世界的重要特征。你想谋求一份职业吗?必须先让自己具有这样一个理想职业,为了就业后不成为“再就业难”的失业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再设计”的追求,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感受到生存竞争的压力和危机,储备职业技能已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新追求。而职业技能需要有相应的证书来证明,因为这些证书对特定的技能都有规范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青年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抓紧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有目的地储备职业技能,才能成为“弄潮儿”中的成功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讨论与思考: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什么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对求职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社会人才需求

  任何一个人的就业,都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我国经济正处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经济的转轨必然对人才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产业结构即一产、二产、三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产业结构优化,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是一定质量的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配置的数量关系。就业结构反应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劳动力是活跃、富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通过劳动力市场中由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促进劳动力在产业与产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序流动,使就业结构在动态中达到平衡,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优结构。在一产、二产、三产这三大产业中,实现劳动力资料的合理配置,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就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配置的数量关系来看,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有三个特点:
  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急剧减少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是世界范围的总趋势。就全世界看,195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59%,1970年降为49.4%,1985年又降为45.5%,近十年来下降趋势更大。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一产就业人口比例过大。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在一产中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77.2%,不但与美国同期比重的3.6 %相差悬殊,也高于印度的72%。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作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决定之后,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在就业人口总数中的比例有了很大变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不是通过加大人力投入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来实现的。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民数量即一产就业人数及其在就业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要逐步减少,但农民素质要大幅度提高。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的一产从业人员——农民,总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懂科学、善经营的农民。
  2、第二产业人数不断增加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在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均处在增长状态。
  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变化趋势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同,即数和相对数均不断增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在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1949年为2.6%,1953年为8.0%,1965年为8.4%,1980年为16. 3 %, 1987年为22.5%。
  有人认为现在“二产不景气”,理由是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开工不足,下岗人员很多,因而产生了到二产就业前途不光明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短视和误解。首先,大中型企业虽然多数属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并不等于大中型企业,许多合资、外资、民营和乡镇企业也属于第二产业,这些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1.3万多家,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4%。其次,某些开工不足、下岗人员多的大中型企业,除了负债率偏高、冗员多、社会负担重等原因外,产品结构不合理是它们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品种老化,质量差,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改变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今后的第二产业,将是面貌一新的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高素质的劳动者。
  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在就业总数中的比例都在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新增劳动力和其它产业富裕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不仅高,而且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则较低,而且增长慢。在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中,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由43.2%增至57.2 %,平均每年递增1.4%;日本由21.9%增至40.5%,平均每年递增2.2%;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的比重都低于10%,平均每的递增也只有1%左右。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各国一样,均逐年增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949年的5.9%,增为1953年的8.9%、1965年的10.0%、1980年的11.6%、1989年的17.9%。
  然而,我国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重仍然过低。以1987 年的统计数字比较, 在126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与肯尼亚、扎伊尔并列为107名。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接近70%,瑞典、加拿大、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也超过60%,中等发达国家也在30~40%左右。
  从国与国比,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太低,就是我国大的几个城市与其它国家的大城市相比,第三产业也相当落后。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均在60%以上。70年代末,伦敦占74%,纽约占81%,东京占70%以上,而北京、上海、广州均不足50%,为此,江泽民同志要求“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方便人民生活和增加劳动就业有重大意义。
  产业结构优化不但导致各产业之间劳动力转移,而且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产业结构优化对人才需求影响的主要特点。
  二、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完善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深层改革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不应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大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在那些具有经营分散、规范经济特点不明显、资本构成较低等特点的部门,国有经济往往不如其他经济成分更有效率。而这些领域正是可以由非公有制经济填补和一展身手的地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发展生产力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过去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改变为以居民储蓄为主。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民总储蓄中,居民储蓄占3.4%,政府储蓄占43.4%,国有企业储蓄占53.2%,即社会总储蓄的96.6%来自国有部门。而近年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储蓄为83%,政府储蓄为3%,企业储蓄为14%,其中国有企业不到7%,即社会总储蓄中只有10%来自国有部门。这种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发展生产力的投资,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依靠国有部门,而应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对调,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过于广泛的竞争性行业退出。对这些行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少数保留国有,多数由国家控股,对于保持经济稳定,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的问题。从全国范围看,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5%~20%,对一些具体的企业,这个比例就更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等现象。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原来作为城镇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而且还要向社会排放冗员,必然影响录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量;二是城乡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发展很快,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增多;三是结构性失业逐渐突出,即“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即反映了部分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生产中许多新产业、新工种的技术性岗位,也反映了部分劳动者受传统观念束缚,择业观念陈旧,择业要求不合实际,追求所谓的“正式工作”。
  高速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不但导致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用人单位间的转移,而且对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人才需求影响的重要特点。
  三、理顺分配关系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能否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分配结构,完善分配方式,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理顺分配关系,对人才需求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理顺分配关系,首先要坚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终实现共同富裕,又可以为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增强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率。
  其次,理顺分配关系要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种结合,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信息、技术、房地产等诸多方面。在股份制经济中,不但资金可以入股,技术、信息等其它生产要素也可以入股。不论谁控股。不论谁控股、参股,也不论是法人持股还是职工持股。收入分配方式必然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
  第三,顺理分配关系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所谓“效率”,即可以按经济生活中劳动数量、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来度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也可以按投入的生产要素同所得的经济成果的比率来度量,投入多、效率高,收入就高;投入少、效率低,收入就少,甚至没有收入或亏损。所谓“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分配和权力分配的合理化,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分配过程中都应遵循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并允许合理拉开差距,还要防止两分化。所谓“优先”和“兼顾”,是指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更多地讲究效率为主,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把蛋糕做大;而再次分配应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更多地提倡公平,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把蛋糕切好。
  理顺分配关系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才智能结构的新要求和观念的更新方面。从业者不但可以通过诚实劳动,以按劳分配的形式得到收入,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投入得到收入;从业者不但可以通过运用从事某一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提高劳动数量、质量同劳动成果的比率多劳多得,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及懂金融、善经营、会管理,得到更多的回报。
  四、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之间在劳动使用权转让与购买上达成一系列合约的总和,它以劳动力价格为引导,自发地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与其它市场一样,会出现供大于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对于某一职业,如果劳动力供大于求,这种职业的工资就会下降;反之,这种职业的工资就会上升。工资高低变化形成劳动力价格信号,能使劳动力市场供求趋于平衡。
  深化价格改革重点是推进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其方向仍然是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实现市场化。这种价格调节,必然引起人才流动。没有流动,就没有市场。通过人才流动,也可以改变用才不当,人才积压的现象,激励人才竞争,促进人才成长,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使用人单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不但导致劳动者有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流动,而且要求劳动者具有竞争就业、双向选择的观念和实力,是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对人才需求影响的主要特点。
  五、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科技进步引发了三次重大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带动了纺织、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工业机械化。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促进了工业电气化。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促进了生产自动化。
  新技术必定引发新职业的产生。譬如金属机械和化学加工转变为激光加工以后,原有的车、钳、磨工将被激光技师所代替。十几年前多数人闻所未闻的电脑输入操作,已成为当今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不但中文机械打字员的职业被淘汰,制造中文机械打字机的工人也必须转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汉王软件”和“慧笔”的使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员这种出现不久的“现代职业”,20年后能否还能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就成了问题。
  新技术对传统职业的内涵也有重大影响。“电子货币”的出现,将使人们存款、取款、购物通过网络采取电脑记帐的方式,银行的职能和运作方式与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不但普通银行职员的这种岗位将悄悄消失,而且金融业、商业和许多岗位的工作内涵将发生质的改变。激光照排技术的运用,使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不但淘汰了铅字印刷工作和排字工的职业,引发了激光照排新工种的出现,而且改变了编辑工作的内涵。模糊技术、微电子技术、数字与激光技术、无氟制冷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已在家用电器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关制造和修理的职业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扫描器、摄像机、计算机组成的自动量衣系统,能准确提供试衣者的三维图像和准确尺寸。服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作)将使裁缝这一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职业发生质的转变。这些变化,使存在了上千年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趋于淡化,而这种“淡化”又反过来推动了职业的变化。
一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发明,从发现到应用阶段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意味着由于科技进步的影响淘汰原有职业、产生新职业的速度越来越快。例如,于1872年发明的摄影术直到112年后才得以应用,与摄影有关的照像机制造、胶卷制造、冲印、摄影等职业才陆续产生;而1922年发明的电视,公用了12年就进入应用阶段,与电视有关的电视机制造、摄影机制造以及维修、播音、导演、后期制作等工作岗位,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人们刚刚听说不久的数字化照像技术,已迅速进入应用阶段,由于数码相机可以作为计算机的图像输入设备,可将自然界的一切轻而易举地拍摄为供计算机直接加工处理的数码影像,并可在电视机上显示,还可把数量极大的影像和声音存储在MD盘上,必将对传统的摄影有关的职业产生冲击。再如,于1884年发明的真空管了33年才开始应用,而1948年发明的晶体管仅用了3年就已广泛应用,至于集电路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1年。
  自动化生产与机械化、电气化生产比较,劳动中的经验因素进一步降低,对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要求大提高。自动化改变了分工越来越细的局面,淡化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
  如果说前两次技术革命对职业及人才需求有重大影响,那么第三次技术革命对职业及人才需求的影响,范围更大、更深刻。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淘汰旧职业的速度更快;二是新职业产生的速度更快;三是众多传统职业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四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趋于淡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专家们预测,平均50%的职业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变化,每3至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更有学者认为,人类的职业今后每过15年将更换20%,而50年后,现存的大部分职业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职业。
  科技进步不但加速了职业和淘汰和更新,而且要求劳动者不但要有更换职业的观念,还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具有不断学习的扎实基础,这是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影响重要的特点。
  六、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培养同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但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仍然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国外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对本公司招聘从业人员的工作十分重视,提出一个“百万大行动”的号召,要求人事部门按“1000000”的标准挑选人才。“1000000”,由后向前,每个“0”依次代表专业技能、学识、商情、智商、阅历、敬业精神和品行,“1”代表健康的身体。在这位总裁的心目中,首先要求自己的属下有健康的身体,若没有健康的身体,所有聪明才智都无法发挥,即没有“1”,所有的“0”都失去了意义。“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思维敏捷的健康身体”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对从业者提出的素质要求,这种观点与我们经常强调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谋而合,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第一资本”就是健康。在市场体制下拼博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从业者,必须应付紧张的工作和环境,必须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驾驭和控制心理情绪的一种较稳定的能力。一个现代人,应该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是一个能经受挫折的自信的人,是一个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人,是一个有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人。
  然而,只有健康的体魄,这个“1”只是“个位数”,必须有后面的6个“0”,才身价百万。这位总裁对6个“0”的含义及其排列顺序,也是意味深长的。表示“敬业精神和品行”的“0”排在前面。我们平时强调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其精髓是“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没有敬业精神和良好品行的人,再有多大本事也不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而敬业精神强的劳动者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提高情商、智商、学识和专业技能等其它方面的素质。“阅历”是从业者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也是从业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劳动者是否成熟的标志。
  “情商”被排在“智商”前面,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新特点,所谓情商,即指一个人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平衡、调节能力,它是心理、意志、智慧、修养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人格力量。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己的情绪;二是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识和感受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情商的内涵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的定义有重叠交叉之处,更说明了这些内容对人才的重要性,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迅介绍了美国一项新科研成果:就人才本身而言,“智商”引你入门,“情商”(情绪商)助你成功。也就是说,拥有高智商可以使你易于被用人单位所接受,而能否在事业上获取成功,得到晋升机会,决定性的因素是要有高情商。其中,智商因素占20%,情商因素占80%。
  至于“学识”和“专业技能”,是从业者进入职业岗位的立足点,没有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识和专业技能,恐怕连用人单位的门也进不去。学识和专业技能,实际上是智商能否适应职业岗位的具体表现,是职业资格的重要内容。“百万”缺这两个“0”,也只剩下了“万”,而且是无用武之地的“万”。
  在学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有两类技能、两个基础。两类技能是指能适应一种职业需要的专项技能和多种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如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应充分利用自己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课内课外相结合并安排好假期的利用,使自己多取几种能被社会认可的“证”,多掌握几种技能。两个基础是指能在一群相关职业中转岗的基础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其具体要求是学好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继续学习不单指取得高一级学历,主要是指更新知识和技能和基础。有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取得高一级学历的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必须具有相应的基础。对于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可能自离开自己的母校那天起就结束了校园生活,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每一个劳动者如想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国家教育部根据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于世纪之交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在“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前面由三个“的”字带出的定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未来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其中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它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竞争和合作精神,开拓和创业精神。”
  从我国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人才的要求来看,劳动者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

  讨论与思考:学习本节内容以后,你对当前我国人才需求有哪些认识?你自己打算怎样适应这种需求?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就业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必然要随之改革,毕业生也必须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
  一、“包分配”将成为历史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考上中专、技校或者升入高等院校,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因为这些学校执行的是“包分配”制度,而且毕业生全部进入国家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考上了这些学校,也就意味着有了职业。
  职业高中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与中专、技校不同,从诞生的那一天就实行了不包分配的政策,毕业生由办学单位向用人部门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还鼓励毕业生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国家教育部宣布,199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将实行中专招生并轨改革,不但不再把学生按收费类型分为几种,实行统一招生、缴费上学,而且要求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国家教育部还要求,到2000年,全国完成中专招生制度新旧体制的转轨。类似的改革,也在高等院校推行。也就是说,以前“包分配”的各级各类学校,今后的毕业生全部面对劳动力市场。
  每一个面向21世纪的青年人都必须明确,“分配”与“择业”有质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方式。分配就是拨堆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要求被分配者的基本心态是服从和安分,甚至要服从可能出现的不公平,谁要是想不服从分配自己选择职业,就会被视为“坏学生”。分配由学校领导及有关教师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执行,权在学校领导及有关教师手中。用人单位被动地接受毕业生,其中有些人可能是用人单位根本不需要的;毕业生被动地服从分配,其中有些可能要在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择业是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推销自己,是市场经济行为,权在毕业生自己和用人单位手里,毕业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劳动者。择业者必须要包装自己、展示自己、推销自己。
  “包分配”即将成为历史,面向劳动力市场,使青年人有了择业的权力,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权力。
  二、双向选择是现代就业方式的重要特点
  所谓比向选择,是指用人单位可以在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人,使本单位的人才群体结构有合理的组成,提高效益;择业者可以在众多的用人单位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岗位,使自己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一般的商品市场中,是单位选择,顾客挑选商品,商品不能挑选顾客。而在劳动力市场中,双向选择保证了用人单位和择业者双方的权力和主动性。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只能“磕头作揖求婆家”、“门当户对找婆家”,还是“居高临下选婆家”,体现了毕业生择业的实力,“求”、“找”、“选”意味着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力差,只能听任用人单位选;实力强,就能在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实力的标志,是你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学识、情商、智商、阅历、敬业精神和品行以及健康的体现,即你是否是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
  当然,对于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择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打开用人单位大门的实力,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学识、智商及身体条件方面。其它的因素,虽然在第一次择业时作用不明显,但在今后晋升或再就业时就不可能少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择业时的大忌。
  三、劳动者一生中将面对多次择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下,一次就业定终身是合理的、必然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或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劳动者一生将面临多次择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干一靠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首先,科技进步使职业淘汰和更新的速度,许多人们非常熟悉的职业今后将悄悄退出职业的大千世界,而更多的人们闻所未闻的职业将不断诞生。如果你所从事的职业即将被淘汰,你就必然面临再次择业,这是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
  其次,在市场体制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必须提高效益,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效益差的单位,要减员增效;效益好的单位,更要不断调整人员结构。要竞争过程中,也必然出现一些被兼并、破产的企业。由于所在单位的变化,而造成从业者需要再次择业,是今后劳动者必须正视的现实。不但企业如此,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也如此,研究员下岗,公务员被辞退,已不是什么惊人的消息。“能者上、平者下、劣者汰”,是市场体制下用人机制的重要特点。
  第三、在尊重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有的从业者会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因素而“跳槽”,有的从业者会因难以调合原单位的人际关系而另谋出路,有的从业者会为了更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再次择业……
  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用人单位的人才年流动率为15%~20%左右,而我国目前年人才流动率只有2%~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在发达国家,人才的高流动率是以人才频繁跳槽为主要表现形式,即不是在老板炒雇员的鱿鱼,而是雇员主动炒老板的鱿鱼。在美国,人一生跳上十几、二十几次槽不足为奇,倒是一生没跳过槽或极少跳槽者反倒容易被人轻视。有人统计,美国人一生平均流动6.5次,就连强调终身服务的日本,每人一生也平均流动4.2次。而我国目前的人均流动仅1.3次,而且分配极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员流动率高,有的地区人员流动率极低;有的人流动多达几十次,有的人甚至没有一次流动的记录。
  求稳是中国人的特点,频繁流动显然不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习惯。我国人才市场管理规范中也明确了我国人才流动的原则:既要创造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又要保持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配置、合理流动与合理使用。
  就中国人而言,有的专家建议,从业者一生中应有一次以上或两次、三次、四次的流动经历。一般来讲,第一次流动应选择在参加工作三到五年之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社会经验和一定的业务能力,流动可以使你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一个事业。第二次流动应选择在30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人也比较成熟,只是由于提升人员名单已满等无法抗拒的原因,而使事业无法前进,及时另行择业调整位置,可以使自己的事业达到新的高度。至于第三、四次流动,多半与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无关,而是想使自己的事业达到理想化的顶点。
  每个人的财政部各不相同,怎样通过流动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强求一律。但流动成功的基础,关键在于自己的实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在流动中的再次择业,价值取向往往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一般来讲,人们对职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维持生活的需要,通过职业活动取得报酬,来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要承认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值,要承认人的物质利益和要求,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是择业的重要目标;二是发展个性并追求实现自我的需要,通过从事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特长的职业,来满足自己的个性发展,是一种高于物质利益追求的需要;三是承担社会义务的需要,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活,尽到自己在社会分工中应尽的职责,来满足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对事业的追求,注重人生更高的终极追求,选择了自己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
  人们在择业时,多数人追求多重满足,既希望为社会多作贡献。又希望能发展个性,还希望能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然而,不同思想境界的人,对这三种需求摆的位置有区别。有的人把收入的高低看得很重,为了得到高收入而宁可牺牲自己的个性发展。也有人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岗位,心甘情愿地从事收入较少的职业。更有人把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为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在择业时有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稳定而持久的动力,才能取得职业生活真正的成功。
  四、市场经济需要择业者具有的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择业者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意识。
  第一、竞争意识。竞争,就是战胜对手或众人而成为胜利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优胜劣汰、贤上庸下、严酷无情。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是劳动市场的重要法则。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才能有意识地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竞争实力,才能珍惜时光,具有强烈的时效观念。择业时,要敢于展示自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实力,与竞争者比高低。
  第二,公关意识。择业的过程,实际也是公关的过程。择业需要信息沟通,离不开广泛收集信息并讲究时效,要处理好与招聘者的关系,善于包装自己、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取得招聘者的理解和信任,以促进择业目标的实现。
  第三、法制意识。要善于运用《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择业过程中要有法制观念。
  第四,挫折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 是通过双向选择实现的。你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要选你。你自己确定的择业目标,有可能实现,也有可能落空。挫折就是“碰钉子”,择业目标落了空,不能心情压抑、消极颓废、灰心丧气。挫折意识是指从思想上认识到遭受挫折的客观必然性和战胜挫折的意义。在择业过程中,我们不但应具备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应善于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择业的终成功“充电”,把挫折变为动力。

  讨论与思考: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你应该如何适应求职的“双向选择”?

【本节案例】

他求职为什么能马到成功?

  小叶和小邵是一所职业学校制冷专业的同学,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干什么都爱入迷。学校的学习任务并不重,作业也不多,两个人都轻松地学完了本专业安排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课,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两个人“应知”、“应会”的分数都高得令全班同学羡慕,不但都领到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制冷设备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毕业时,小叶四处奔波,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录用单位,而小邵却在当地有名的大商场一次求职,马到成功。
  小叶专门跑到那家大商场去找小邵请教,想问问求职的诀窍。还没进门,就看见小邵穿着工作服坐在大门外的车厢上喷有广告的吉普车里起动了汽车,他惊奇地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问:“你什么时候学会开汽车?”小邵笑咪咪地说:“高二暑假还没放时,我就到驾校报了名,学了交通规则,放假后就上车练习。一夏天晒脱了一层皮,换来个驾驶证。”
  小叶看着点火启动的汽车后颤抖的吉普车,羡慕地嘴都闭不上了。看看车上只有小邵一个人,就问:“带着我转一圈行吗?”小邵说:“上来吧!但不是转一圈,我这得赶到客户家安装空调呢。”
  小叶坐在小邵旁边,嘴里嘀嘀咕咕地说:“我也到这商场求过职,人家没要我,你真有运气,不但上了班,还有辆专车。”小邵回答:“正是因为我既有‘制冷本’,又有‘驾驶本’,经理才答应考虑考虑,当我又递上了‘电工上岗证’时,经理当场就拍板录用了我。”小邵不无得意地又说:“以前商场卖一台空调,得派三个人去顾客家安装,一个制冷工,一个电工,再加一个司机。现在我一个人全办了,经理还专门批给我补贴呢!”
  小叶这才知道小邵在众多求职者中取胜的原因。但他怎么也搞不清,小邵怎么弄一电工本。小邵说:“在学校学制冷时学了不少有关电的知识,可觉得不过瘾,就利用双休日和平常的一些天的晚上参加了个电工短训班。反正学校的功课也不重,晚上没什么事,再说有了问题在学校问老师也方便,没费太大劲就把电工本考下来了。”
  小叶听了这段话后,后悔得直捶自己的脑袋。在学校上学的那三年,白天轻松,晚上不累,暑假迷上了钓鱼,又体日玩游戏机没够,现在只能望洋兴叹了。小邵安慰他:“还来得及,有咱们制冷专业的基础,学电工不难。开汽车,只要突击两、三个月就学会。等我安完这台空调,就开车送你去问问怎么报名。”小叶这才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欣赏起小邵开车的动作了。

〔评论和探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一专多能的求职者必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小邵之所以在求职时能马到成功,原因就在于他能“以一当三”,既掌握制冷设备安装、维修的技能,又有安装、维修空调、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必不可少的电工应具备的能力,还会开车送货上门,能自带着各种工具上门安装、维修。商场录用小邵,既能提高商场的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方便,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赢得顾客的好感,在激励的商业竞争中争取更多的顾客,又能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开支,提高员工劳动效率。在安装、维修空调等制冷设备时,制冷维修工操作,电工和驾驶员只能袖手旁观;电工检修电路时,制冷维修工和驾驶员闲着没事;运输商品、零件、工具时,只有驾驶员一个人工作。
  小邵除了领取自己的那份工资和奖金外,还能拿到为数不少的补贴,十分高兴。而商场用一个半人的开支,安排了三个人的工作,降低了成本。企业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受益。其实,聪明的商家录用了小邵,不仅仅是“以一当三”,由于小邵为顾客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对制冷设备有全面的了解,不但能提高安装、维修质量,还能向顾客全面介绍使用、保养知识,既能为顾客提供“硬件”服务,又能为顾客提供“软件”服务,能提高商场信誉十分有得,而且带着广告的汽车,无疑又成为在城市里到处转的免费流动宣传车。在“三个和尚”挑水时,安装、维修质量出了问题,落实起来颇费周折,而“一个和尚”挑水,就能避免互相推委的弊病。对于小邵本人来说,由于为顾客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不但能够全面掌握制冷设备安装、维修的技艺,而且能独立地承担与顾客的交往,既能提高责任心,又锻炼了自己的公关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而这种提高,既有利于在本单位的晋升,又是他“改换门庭”、另行择业的基础。
  无论是“一专”,还是“多能”,都应该有被社会认可的“证书”来确认。种种证书,是用人单位招聘时,衡量求职者学识、技术和能力的依据。小邵在求职时,不但持有学历证书,还具有证明自己一专多能的三种与职业资格有关的证书。小叶只有制冷设备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经理根本不予考虑。而小邵在拿出“制冷本”和“驾驶本”后,又递上“电工上岗证”,使商场经理不但答应“考虑考虑”,而且很快就做出了“拍板录用”的决定。小邵马到成功的求职,不但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且说明了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后,种种证书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
  从小叶和小邵求职的不同遭遇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珍惜自己的学生时代。一般来讲,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重,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这种负担不仅是不重,而且应该说成是太轻松了。青年人应该有自己追求的具体目标,并为达到这种目标不断地鼓励自己,形成必要的压力和动力。如果普通高中学生追求的是升入高等院校,那么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追求,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追求,毕业时手里持有“一把证”,有没有可能呢?从小邵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种追求不但应该,而且有可能实现。有些证书,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例如驾驶证;有些证书,其学习内容与你所学的专业密切相关,并非重新学起,而是在学校开设的有关科目基础上的拓展,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有限。只要你有追求,会安排,你就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就能具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博的实力。而且,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学生时代应该有,在你步入社会以后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应该当个有心人,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去实现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小叶从小邵身上吸取了经验,今后也会成为职业生活的成功者。

差点被淘汰的“姐妹俩”

  慧慧和玲玲不是姐妹,胜似姐妹,都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胖乎乎的圆脸,都爱笑、爱唱、爱跳,既是班上的活跃分子,又是名列前茅的一对好学生。刚考上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时,两人都不显胖,可临近毕业,正应了女大十八变的说法,都变得稍微胖了点,腿也好像比别人粗,两人说好了一起喝“康尔寿”减肥,可又管不住爱吃零食的嘴。
  在学习上两人各有所长,慧慧英语拔尖,玲玲电脑玩得好,两人互帮互学,后都成了班上的尖子。不但主干科目均拿到了优秀成绩,而且在学校统一要求参加的技能等级鉴定中取得了劳动部发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员中级证书。两个人还自己到社会上报名参加了社会认可度高的计算机、英语水平测试,没费多大劲,就拿了计算机一级、英语二级证书。
  由于学校的学习负担不重,业余时间比较充裕,两人在高二时就开始了参加高等自考的辅导班。慧慧学的是财经方面的课程,玲玲学的是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在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时,她们已参加了三门高等自考的考试,并拿到了单科结业证。
  毕业前夕,有个知名度很高的合资企业到学校来招聘文秘人员,把全班同学都看了一遍筛子。公司的人事部经理翻看了每个同学的档案材料,又一一面试,选中了6个学习成绩排在前10名以内并具有计算机文字处理员中级证书的学生。没选中的4个人中,有两名只有初级证书,有两名就是慧慧和玲玲。她们俩人眼巴巴地看着好机会就要从身边溜过,也知道自己吃了稍胖一点的亏,两人稍稍地商量了几句,勇敢地敲响了人事部经理所在的办公室的门。她们在问经理好之后,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体形上的弱点,又根据事先对该公司的了解用了几句简单的话表明了对这家公司的敬慕,然后拿出了“一沓”证书,并经过经理允许各自唱了一首短歌。经理一边翻看她俩“额外”的证书,一边欣赏她们那欢快的歌声。等她们唱完之后,经理走过来和她们握手,说:“我代表公司欢迎你们,祝贺你们成为公司的新成员。”
  她们终于来到了公司的写字楼里,一边勤奋工作,一边继续自学参加高等自考。两年之后,当她们取得大专学历的那个月,又分别被任命为部门经理,来了个双喜临门。由于经常到公司的健身房活动活动。身材也显得苗条了,两个精神抖擞的“白领丽人”,常常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她们现在又开始了“专升本”的准备,并报名参加了计时性的汽车驾驶培训班。有人问她俩:“天天这么紧张,难道不累吗?”慧慧回答:“年轻时不紧张,年老时会遭殃。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玲玲接着说:“秘书不是老板的附属,应该是老板的助手。在这种跨国经营的大公司里,一个月不学习就会感受到落后的压力,天天‘充充电’,心里才踏实。”

〔评论与探讨〕
  慧慧和玲玲的例子,不但说明了小叶和小邵求职同样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职校毕业生持有多种证书的必要性,而且突出了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在21世纪,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汽车驾驶一样,是未来社会劳动者的通用职业能力,是多种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会唱、会跳、会玩,实际上也是现代人应有的能力,只有会休息的人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更好地工作。而且唱歌、跳舞、游泳、打网球和台球等,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有得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也有利于企业外部形象的树立。以“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公共关系,是每个有作为的企业家所特别关注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身材上有些欠缺的慧慧和玲玲,在被淘汰之后能进入这家知名度很高的公司,除了那一沓“额外”的证书以外,活泼欢快的歌声无疑也起了作用。用人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具有全面素质的人,而“全面素质”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慧慧和玲玲求职成功的事例,不但说明了是具备经受挫折的健康心理,而且应该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一针见血地向人事部经理说明自己的缺陷,既在招聘者面前表现了自己能实事求是地正视自己,把“缺点”变成了“优点”,又一下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引起对方的注意,产生“为什么这两个求职者说自己的缺点”的疑问,就会集中精力听你下面的自我介绍。在不长的时间里,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是求职的重要技巧。
  每个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中学时代的友谊往往会给每个人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慧慧和玲玲借助这种友谊,互帮互学,互相勉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大量的铺垫,这种友谊就更可贵了。她们在校期间就参加了高等自考,虽然只取得了一些单科结业证书,但却在求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个经济实体里当秘书,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抄抄写写,打打字。管管资料,而应该成为主管者的助手。她们拓展了自己财经、经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当然能引起公司人事部经理的重视。因为公司需要的文秘人员,应该是懂得经济的文秘人员。
  慧慧和玲玲踏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在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继续学习,预视着她们必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工作几年以后,常常会产生拿高一级学历的愿望。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高等自考和高等职教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等途径,在为取得高一级学历而努力。有更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人生设计和社会需求,参加社会上的各种短期培训,补充或更新知识和技能,为自己不断“充电”。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干一辈子,学一辈子,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

“抱”贫“守”穷

  民政部门给宁夏某农民一头牛,帮助其生产自救。三个月后,他嫌养牛辛苦了,便把牛卖了,换回一头羊。过了半年,觉得养羊也麻烦,又卖了羊换回了鸡,既省事又有蛋吃。到了冬天,鸡不下蛋了,索性把鸡也杀了吃,照旧过他穷日子。他还四处对人说:“政府不会让咱饿死,会帮助咱的。”
  陕西某县1992年组织300人劳务输出去了江苏无锡,管吃管住,每月还给300元。但三个月后,除了60余人外,其他的全跑回来。有的说:“活儿太苦,咱哪受过那种罪。”有的说:“生活不习惯。”有的说:“想媳妇、想孩子。”
  青海某县的年轻人宁可揣着手靠墙边晒太阳,也不去找活干。他们瞧不起南方来的手艺人,觉得他们干的是下贱的活——“咱丢不起那个脸。”
甘肃康县的乡干部向公安部门汇报时说,我们乡没人出去做生意,没有什么治安问题。在他们看来,外出做生意等同于搞歪门邪道。
  贵州一位少数民族青年退伍回乡,立志改变家乡面貌。没想到他的服装、发型乃至早晨起来刷牙,都被乡亲们看成对家乡的背叛而受到冷落。他只好重新结发挽鬓,采用结绳刻木的老方法。
  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县却为能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展开激励的竞争。有的县领导竟在大会上兴奋地宣布:“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跨入了贫困县的行列。”

〔评论和探讨〕
  上述摘自黄付会所著的《中国贫困警示录》(中国社会出版社)的事例,发人深思。闭关自守、因循守旧以及向上伸手、躺在国家身上等传统思想,是一些人或一些人群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
  致富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求职要有新观念。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受到自己的家人、亲友的影响,也受到所在地区人群传统思维方式的制约。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把就业的眼光拓宽一点,而这种拓宽,首先要突破在本地区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

“不混出个人样儿不回来!”

  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县的一个镇上,有个规模不小、设施先进的职业高中,仅烹饪专业每年就要招收上百名学生。外地来参观的教育人士往往会围着校长问:“你们学校每年毕业这么多学生,一个镇、一个县需要得了多少厨师?你把学生往哪分配呀?”校长往往不先回答这个问题而言其他,等中午快放学时带参观者们到门口看“学校一景”:下课铃声一响,烹饪专业的学生便一边快步往校外跑,一边急急忙忙地往身上套白色工作服。参观者更是疑上加疑:这些学生一个不剩地往哪跑?
  校长到这个时候才揭开谜底:烹饪专业的学生往镇上大小餐馆和大排档、小吃摊上跑,他们和老板
都有君子协议,学生来帮忙,老板提供饮食。下午上课前赶回来,一放学又会出现与中午相同的景象,晚8点回校上晚自习。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学生省了饭钱、练了手艺,还学会了根据顾客口味怎样调整菜肴;二是大大提高了镇上餐饮业的服务质量,大排档也能吃出星级宾馆的滋味,使这个小镇餐饮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三是提高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到大餐馆中不怯阵,在小吃摊上也不觉得丢丑。
  当参观者们再次提及分配问题时,校长笑笑说:“这样的学生还用分配吗?我的弟子遍天下,不但全国各省都有他们的身影,乌克兰、俄罗斯也有他们的足迹。哪能挣钱,他们就上哪儿。学生们在校期间,不但练出一手好手艺,还练就了一身闯天下的勇气。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就是我们江苏人,当草包司令胡传魁问她阿庆到哪去了的时候,阿庆嫂响亮地回答:跑单帮去了,他说不混出个人样儿不回来。我们的学生在告别乡亲父老时,也常常说:放心吧,我不混出个人样儿不回来!

 〔评论与探讨〕
  如果把这个案例与“抱”贫“守”穷中所举的例子对比一下,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什么叫职业?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去获取应有的报酬,有多种途径,职业的大千世界会给你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中国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只要你有勇气,就能找到自己的职业。
  非要找一个“正式工作”的观念,束缚了许多人的思想,也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自己的机会。耍手艺,做买卖的江苏人、浙江人,在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改革开放的政策为这些能干而又勤劳的江浙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有的已成为“流入”地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有的带着在辛勤劳动中增长的才干和积累的资金,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繁荣又添了一份力量。
  在职业学校进里,不仅要学习知识、学技能,更要培养自己闯荡世界的勇气和能力。这种勇气和能力,不仅使你第一次择业时就有一个比较宽阔的思路,而且能使你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受益终生。


点击咨询
热门标签:
 报名咨询(招生旺季咨询量大,请先填写学生姓名,所报专业,电话招办老师会及时联系你做详细介绍)
 学校名称: * 所报专业:
 姓    名: * 身份证号:
 性    别: *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注意:只能在此处输入数字!)
 身 份 证:
 家庭住址:
 验证码: *点击输入框显示验证码
 短信报名:身份证上的名字+报读学校名+报读专业名 短信至 13832811994
 
 上一条:国家对就业准入的具体规定 下一条:职业资格证书分管部门
 相关文章

·曹妃甸职教中心:再夺省赛一金 续写高光时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怎么样?

·舞动青春不负年少——滦南职教中心机电部进行团体操训练

·乐亭职校学生在河北省婴幼儿保育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乐亭职校学生在河北省网络搭建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更多求学问答


 
""相关信息
 
热点技校
 
推荐技校
 
最新信息
技校 | 关于技校网 | 技校网广告服务| 技校网汇款信息 | 技校网会员服务 | 技校网免责声明 |  
热点:单招和统招的区别  高职和大专的区别  3加2学校  技校都有什么专业  唐山文旅科技中专  涿州技师学院  保定新兴工业技工学校  保定卓越技工学校  石家庄电子信息学校  石家庄同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石家庄同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石家庄汽修学校  石家庄电脑学校  石家庄厨师学校  石家庄汽车维修学校  保定华中技工学校  承德腾飞学院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唐山市金桥中等专业学校  唐山市曹妃甸区英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北京市昌平区新华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河北单招网 
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张家口邯郸廊坊承德沧州邢台衡水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抄袭必究
公安备案号 13024002000228 ICP经营许可证号 冀B2-20170024 网站备案号 冀ICP备11020808号-8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400-619-8866 地址:唐山市高新区建设北路170号冀东新闻中心9层 合作网站:职教网
400-619-8866 工作日:8:00-21:30
周六日:8: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