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已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便是高考志愿的填报,而学生在填报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和误区,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京华高考总结了几点填报时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其中一种情况是,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准,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二、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望“名”生义
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 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 ,可能就业率也很高。
三、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 ,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
四、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五、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 ,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 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