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吉利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满足高质量教育的教学需求,站在新起点续写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辉煌。五年来,学校在学生竞赛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服务社会、教育资助、教学实训、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
1.学生竞赛方面:
学校积极组织和推动师生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自2014年以来,学校共组织了62项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从中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北京市教委举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会计技能、导游服务、英语口语(专业组)等53项职业技能竞赛,共获国家级二等奖1个、省部级优秀奖1个、北京市一等奖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32个。这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学校师生奋发向上精神风貌的一次充分展示,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2.教师获奖情况:
入选北京市英才计划:2013年,10名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他们的研究和实践课题都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展开的。
近五年学校以微课教学形式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大赛,很好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2014年5月16日,学校从校内第九届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中选拔推荐了9位教师参加北京市组织实施的第二届北京市高校(高职)微课比赛,获得北京市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学校目前已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6人;获得北京市英才资助计划10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4人;北京市育人标兵1人。
3.服务社会情况
2016年、2017年,根据市教委有关规定,学校陆续开发和申报了“北京市初中生开放性实践活动项目”。利用学校优秀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围绕初中生学习特点和理解力,有针对性地开发了9个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汽车探秘之旅”、“声音的日记”等。开课以来学生参与度较高,课程反馈良好,截止2017年6月,共累积服务初中学生数达到3184人次。
4.申请民办教育资助项目:
学校还积极通过申报北京市民办教育资助项目,促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市教委加大了对学校的扶持力度,同时学校在从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科研、创业教育等方面向本科教育倾斜,截止到目前,共资助学校申报的12个大项目,金额达586.59万(详见下表)。
5.教学实训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自身不断持续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截止2017年9月, 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有63个,校内实训基地有40个,校内实训、实验室192个,多媒体教室171个,微格教室1个、教学行政用计算机台数4168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566.58万元,满足校内教学与实训需要。
6.北京吉利学院科研工作成果:
2014年学校升本以来,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探索、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目前科研工作主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2013-2015年申报民促项目12个大项目,获批专项资助586.59万元。2013-2016年申报北京青年英才计划项目10项,获批资助金额150万元。
2013-2014年获批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项,其中联合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目前2013年立项的2个项目已经顺利结题。
2015年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16年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批资助金额8.5万元。
2015-2016北京吉利学院科研、教改课题立项、结题33项,学校资助课题经费共计17.9万元。
2016-2017北京吉利学院科研、教改及校研究员课题立项26项,学校资助课题经费共计17.7万元。立项企业横向课题9项。
2017年成功申报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4项,获批金额3万元。
2017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4项,获批金额2万元。
2013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科研教改论文41篇,2014年19篇,2015年41篇,2016年69 篇,2017年截止目前56篇,其中获奖论文及研究报告共21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教学成果奖项共计14项。出版教材、专著20部。
2017年总结学校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出版《产教协同、校企结合——吉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