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技校网
  3+2 初中起点 高中起点 铁路技校 学校列表
全国统一招生热线: 400-619-8866

 
 
  • 企业
  • 学校
  • 职介
  • 个人

河北省乃至全国各大用工企业的可信赖平台,宣传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低成本高效率为企业达到招工的需求。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针对广大职业技校提供招生就业服务。通过该平台,您可以宣传学校、发布招生信息,有效拓宽招生就业渠道。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宣传品牌,发布人力资源信息,提供劳动供需服务,为技能人才的提供方便的平台,也是个各大职介的优选网站。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针对各类学生的上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类专业的学校,方便学生了解各类学校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求职者提供各类工作的职位,发布简历、网上求职一气呵成,增加求职机会,满足不同的求职者的求职需求。

免费注册>>用户登录562223287 945167686

石家庄 唐山 保定 秦皇岛 张家口 邯郸 廊坊 承德 沧州 邢台 衡水 北京 天津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秦皇岛海港区文德学校
廊坊华航航空学校(廊坊华航艺术学校)
保定技师学院
秦皇岛药科中等职业学校
   您的位置:河北技校网>> 菁菁校园 >>多主体视角下高职毕业生优质就业的实现路径

多主体视角下高职毕业生优质就业的实现路径

已阅[2020]次 [2018-04-17]
我要报名    我要报名    我要报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应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大的民生”,要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中,明确要“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2017年,国务院又颁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进一步强调,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促进供需对接和精准帮扶。”

无论在数量规模、区域广度还是对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程度上,高职院校由于教育属性、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模式等原因,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性。因此,通过高职毕业生就业路径的研究提高其就业质量,是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前提。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本分析




据统计, 2016年全国高职毕业生人数为47万人。通过梳理和分析2010年到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数据,可以从一些核心元素的变量中形成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的基本体现,主要可以总结为:

1.就业率稳步提升

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压力下,全国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例平稳提高。2010年为88.1%、2015年为91.2%、2016年为91.5%。说明这6年来,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提升幅度相对平稳。如2015年,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稳步提高。在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22万人的基础上,2015届全国各高校毕业生,在2015年年底总体就业率与2014年同期持平。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末,在人社部门实名登记的2015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共161万人,其中,实现就业131万人,同比增加23万人,稳中有进的态势非常明显。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2015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为91.2%。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7%)与2014届(92.1%)和2013届(91.4%)基本持平。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在客观上,是由于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及深造比例上升,从而减少了需就业的基数。有资料显示,高职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也从2013届的8.0%,稳步上升到2015届的10.1%;在主观上,是由高职院校加强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与引导,在信息、医疗、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增长较快的就业需求下,高职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多元就业,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传统经济就业下滑下的影响。

2.国家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拉动了高职毕业生就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框架内,各地相继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建设,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业中可能需要的各项补贴,如深圳市对引进对属于引进人才的本科生予以6000元/人的房补;湖北出台了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的措施;山东省加强了对双创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力度;河南通过引导双创、带动双创、扶持双创的多项措施保证高职学生顺利就业;浙江还制订了省属高校全面建立弹性学制的管理办法,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支持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经营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并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支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应该提及的是,双创的出现,在客观上催生了与之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了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新经济和经济新常态,从而拓展了高职学生就业稳定增长的时空界限,改变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机制,新的业态的发展,使职业分工更加细化、职业的专业性更强。就业的层次更丰富,就业的形式更加多元和灵活,同时新的就业形态和新的职业也不断出现,从而为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国家层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改革,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在客观上使创业者在进行企业申请时,能够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提高效率,从而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创业政策环境。

3.初步形成了多元互动、多向协动、多方联动的就业格局

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政策层次的导向和支持,形成了分动、协动、互动、联动等多项工作机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协动。各地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现状,组织多场联合招聘专项活动,包括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等,既有效地整合、分享了就业资源,提高了当地就业资源网络共享建设,又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精准度和契合度,减少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空耗。二是高校学业制度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互动。一些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创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对自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参与创业的学生延长修学期限和毕业年限,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三是多部门联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高职院校科研资金下移,不少高职院校专门针对学生设立专项科研资金,通过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鼓励高职毕业生开展应用性横向课题、专利发明、自主创业项目的启动与研发,同时地方财政部门也安排了一定额度的财政性资金,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鼓励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

4.通过产教融合实现的有效就业比例明显提高

从2010年前后“产教融合”的提出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通过“产教融合”拉动高职院校有效就业的功能不断凸显。

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带来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变革,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有效提高,高职教育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经济创新链的契合,形成了更多合作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教育模式,产业需求侧能够全方位深度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优势专业的就业率明显提升。如根据相关资料,在高职的一些专业中,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8.7%,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 95.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 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8%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 95.7%,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 95.6% 。

此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也在稳定上升。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上海,珠三角地区的广东、深圳等地市的从2015年到2017年的高职院校专业对口就业率呈总体上升趋势。


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学制、学习导向等各种因素,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就业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现出了鲜明的高职就业特征,同时,高职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着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仍有提升空间

据对10余省市50多所高职毕业的调查,有43.8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的主要问题是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其次是学校就业信息来源渠道不够通畅和就业指导工作者能力的不足,因此,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因此处于投入大、收益小的尴尬状态。

在调查中发现,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职业指导活动,其力度和作用也比较有限。很多学校也认识到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或组织了就业讲座与就业咨询等,但缺少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种零散的就业指导服务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学校仍应大力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力争做出成绩、见于成效。

2.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约为65%,专业对口率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产业、行业以及职业发展趋势预测,合理测算劳动力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为其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在保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的同时,积极进行适度调整,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各有侧重和优势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3.就业储备有限形成的职业发展张力不足

调查中,60.65%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岗位上能安心工作,但其中45.67%的企业认为他们的工作业绩不大好,只有14.35%的企业认为大学生的业绩显著。而在企业反映的毕业生为欠缺的能力或素质中排名第一的是专业实践技能,占比为30.14%,与实际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创新能力占比为19.32%、人际交往能力占比为17.71%、组织管理能力占比为15.57%、心理素质占比为8.16%。实际访谈也表明大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评价多为一般。

4.多跳槽、慢就业者影响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从总体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平稳,但同时也存在着新的挑战。课题组在对不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受雇全职就业的比例在持续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形式已形成多样性、多元化、灵活性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在悄然增加。同时,部分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半年内的离职比例也相对较高,平均在35%左右。

5.学历门槛带来的就业困惑

一方面,由于现存毕业生过剩现象,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提高了进入门槛,甚至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未去考虑招聘岗位本身的任职资格要求,人为地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在高学历要求之外,还对毕业生所在的院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同学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艰苦地方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因此,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的“高消费”,与高职高高专学在求职时的“高期望值”,共同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惑。


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影响甚至左右毕业生就业的,除了具有线性关联的教育元素,还有网状关联的政策元素、经济元素、区域元素、社会元素、文化元素、心理元素等。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固有的为区域经济服务、应用人才培养的类型属性,多元主体的限制、激励或导向更会对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有赖于政府主导,需求互动,全社会参与有效机制与体制。在现阶段,政府的就业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制度基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质量基础,企业行业充分的就业市场需求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市场基础,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环境基础。

1.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第一,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宏观指导,通过政策导向营造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氛围。地方政府应切实落实国家对高职教育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进一步重视高职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比例和权重,通过政策的杠杆作用培养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支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氛围。政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市场导向机制,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导高职大学毕业生主动向市场要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对高职类院校釆取恰当的宏观指导,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人才预测和专业设置,以及调控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特别要加强专业的实用性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政府在参与指导的同时还应该给予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安排方面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引导校企共建共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切合并有一定前瞻性的专业。让高职院校能够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灵活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类型和招生人数,紧跟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如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等,发挥政策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扩大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需求;同时鼓励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政策保障。

第三,促进需求对接,通过政府立法、政策支持,完善行业企业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机制与体制,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提前向高职院校延伸。

第四,开展分类服务,提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的精准度。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研究并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专业设置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就业特点,避免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在就业上的相互干扰,有针对性开辟高职大学生就业的“专区、“特区”和“直通车”, 如开辟人才招聘高职专场,开展高职大学生就业专题活动,组建高职高志大学生就业专题项目等。

第五,加强对就业政策执行的监督。整合行政管理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和使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行政使行政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就业政策执行的进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就业政策评估机制,将就业政策的落实摆在第一位,创立评估系统,并以此来对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动态检测,从而使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真正地走进毕业生,服务毕业生。

2.高职院校层面

第一、配合新时代国家战略调整人才供给侧结构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供给的生态链中,人才供给的适用度是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具有前瞻性思维,根据所在区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不同层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变化,适度培育和发展新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定位,设置更符合当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求的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使毕业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等整体素质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发展相衔接。

第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建构基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岗位需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岗位主导,项目带动”“订单式培养”以及“2+1”顶岗实习等立体多元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教、学、做”融合、微课、慕课、反转课堂等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技能实践和就业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其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新课程开发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旨,尤其应进一步优化和重视通识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应根据现代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基本制度等企业化因素,根据现代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素养需求,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通过隐性课程内化学生的就业素养,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设计更加贴近现代企业的生产工作实际,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毕业提高就业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缓解学校毕业生与市场不对接难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率,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关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真正以就业需求设计教学诸环节,进一步重视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培养,在企业文化与校本文化中寻找平衡点,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应走访毕业生分布较多的用人单位,积极挖掘就业机会,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开拓校企共建组织,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第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优化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服务

首先,加强学生职前指导。提高毕业生对未来职业认知,同时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摆正心态,调整就业预期,转变调整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好地融入职场。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优惠政策及地方基层就业项目推荐,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同时积极关注毕业生到基层的后续成长和发展情况,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服务工作,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援助。其次,丰富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体系。高职院校应在现在基本上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制与体制,设立专门基金、成立专门队伍,组建专门机构、形成专业师资,开展专题项目和活动,要通过显性课题与隐性课题的结合,将创业就业教育向外延伸,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主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激发意识、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再次,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尽可能详细地向毕业生介绍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引导毕业生科学、合理、务实地自主创业。

3.行业、企业层面

第一、积极与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合作培养、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拓宽道路。企业应该实质性介入高职教育与教学,有针对性地与高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施、培养质量评价等环节。

第二、对已就业到岗的高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在岗培训和传帮带,消化高职学生就业初期的不适应性。企业应建立一整套新入司员工的岗位培训与考核体系,配备固定人员组成培训与评价队伍,结合高职学生的入职初期的心理特点和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入职后的培训和技能操作、服务规范的练习。

第三、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适用性和稳定率。对于与高职院校有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工学交替等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而言,基于双赢的考量,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将企业文化巧妙地前移,通过寻找企业文化与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共融点,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诉求、道德诉求、文化价值体现、企业特色等要素在高职院校有所体现。

第四、打破学历门槛,避免就业“惟学历论”,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合理吸纳高职学生就业。

4.学生层面

第一、增强就业认知、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下,尽管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近年来稳中有升,但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对严峻的就业环境与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应科学评估自我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度降低就业的高期望值和不切实际的就业诉求,对企业用人高消费、社会偏见,本科院校毕业生竞争、自身能力缺欠,职业技能不足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实事求是地向用人单位要求自己的工作地域、工作环境、工作薪资标准等待遇。

第二、强化职业精神,增强职业的后发展能力和提升空间。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有意识地认真进行实训学习,珍惜每一次接触社会、增强技能的机会,在学制有限、理论厚度不够、社会有偏见的劣势下,尽可能多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学校的通识课程、创业就业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学习等,不断提高自己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学会在社会环境、企业环境、成人环境下如何与社会、企业、团队互动,完成职业任务和技能要求,通过综合素质和后发展能力的提高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第三、灵活就业和多渠道就业。一是充分利用多种路径多个平台就业。除了政府层次提供的人才招聘会、职业需求信息发布会,还应通过各种网络社群、校友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等寻找就业机会;二是多方式就业。在条件匹配的情况下,既可以全职就业,也可以兼职就业,通过先就业后择业,先稳定后发展的思路实现就业效益的大化。三是积极调整就业预期与就业方向,在中小微企业、基层谋求就业机会,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5.社会层面

第一,建构全方位的人才服务网络。人才服务机构应整合就业数据,搭建跨区域泛产业就业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库,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全面提供科学、权威、透明、实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大程度地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二、减少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来自区域、性别、学历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尊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诉求,消除对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歧视,包容高职学生就业过程、就业后的心理不适,为高质量就业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和接纳环境,并适时建构覆盖各领域、各部门、各社区的大学生就业信息与服务网络,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联动机制,培育社会各界关心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同时鼓励高职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就业。

总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实现高职学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分析和把握高职学生的学习属性、就业心理、就业技能结构和就业诉求,从产业需求侧的现实出发,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社会5个主体,应转变就业思维、提高就业技能、适应就业环境、对接就业企业、扩大就业需求、纠正就业歧视,加强就业引导,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共育互补的高质量就业路径,建构全方位的就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考评体系。





点击咨询
热门标签:
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
 报名咨询(招生旺季咨询量大,请先填写学生姓名,所报专业,电话招办老师会及时联系你做详细介绍)
 学校名称: * 所报专业:
 姓    名: * 身份证号:
 性    别: *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注意:只能在此处输入数字!)
 身 份 证:
 家庭住址:
 验证码: *点击输入框显示验证码
 短信报名:身份证上的名字+报读学校名+报读专业名 短信至 13832811994
 
 上一条:高职教育的“中国样本”如何打造? 下一条: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为你指出新生儿护理
 高职就业相关文章

更多菁菁校园


 
"高职就业"相关信息
 
热点技校
 
推荐技校
 
最新信息
技校 | 关于技校网 | 技校网广告服务| 技校网汇款信息 | 技校网会员服务 | 技校网免责声明 |  
热点:单招和统招的区别  高职和大专的区别  3加2学校  技校都有什么专业  唐山文旅科技中专  涿州技师学院  保定新兴工业技工学校  保定卓越技工学校  石家庄电子信息学校  石家庄同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石家庄同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石家庄汽修学校  石家庄电脑学校  石家庄厨师学校  石家庄汽车维修学校  保定华中技工学校  承德腾飞学院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唐山市金桥中等专业学校  唐山市曹妃甸区英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北京市昌平区新华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秦皇岛渤海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河北单招网 
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张家口邯郸廊坊承德沧州邢台衡水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抄袭必究
公安备案号 13024002000228 ICP经营许可证号 冀B2-20170024 网站备案号 冀ICP备11020808号-8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400-619-8866 地址:唐山市高新区建设北路170号冀东新闻中心9层 合作网站:职教网
400-619-8866 工作日:8:00-21:30
周六日:8: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