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的钢制勺柄竟然能扭弯;一个响指过后,海绵球从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更多;无论怎样洗牌,魔术师都能轻易找到你之前挑出的那张牌……4月17日,北京市朝外大街“豆瓣”咖啡馆的魔术派对,30多名客人三五一群围坐在小桌旁,盯着台上的魔术表演啧啧惊叹。
咖啡馆服务生王伟说,周末魔术派对从去年9月就开始了,经常来的人以大学生、白领为主。今年春节过后,来的人明显多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3G门户网,对117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人关注魔术,其中20%的人表示非常关注。64%的人今年春节晚会后才开始关注魔术,25%的人表示之前就关注魔术了。
不少男生想学的就是能哄女孩子开心的魔术
“谁魔术玩得好,谁的道具新,下课后谁身边准围着多同学。”今年10岁的刘繇说,魔术在学校里可火了,学校旁边的小店还有刘谦在春晚上用的橡皮筋卖。
刘繇的妈妈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她很支持孩子玩魔术。“魔术里包含了光学、几何、算术等知识,比只看书本中枯燥的原理有趣、形象多了。而且要把一个魔术学好,需要不断练习,既能锻炼孩子的智力,又能培养韧性和专注。”
对于魔术热的原因,调查中,33%的人选择“魔术变幻莫测,很有趣”;23%的人认为魔术能益智;18%的人想探索未知的奥秘。接下来公众给出的排序依次为:看魔术表演很放松(13%)、学几招魔术很时尚(12%)、魔术师的个人魅力(11%)、跟风(5%)。
中国传媒大学四月魔术社创始人蔡鸣飞说,魔术对年轻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我们是学校火的社团之一,每年招新都有两三百人。学一两个魔术能让自己更有魅力,不少男生想学的就是能哄女孩子开心的魔术。”
我国著名魔术师、国家一级演员秦鸣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魔术的发展是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分不开的。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只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表演魔术,因为中小城市市民没有闲钱,对魔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不够。“如今,人们手里有钱了,观念也进步了,花点钱买个道具,报个培训班,学点魔术露一手,觉得挺乐呵。”
据了解,湖南卫视《金牌魔术团》首播当天,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均高居全国同时段节目榜首。据当当网上书城统计显示,《魔法诱惑Ⅲ:刘谦的魔法签证》销量在家居、休闲类书籍中排名第一。
北京市齐天魔术培训中心经理苑喜军说,目前来学魔术的人数比去年增长了两三倍,而且由于中心的网址在搜索网站上点击率提高,付给搜索网站的费用也增加了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王水雄认为,“魔术热”首先是因为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同时也和当前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和平静有很大关系。在比较平静的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需要有所投注,当投注到魔术上,又被现代商业力量推波助澜,变成一种营销手段和广告手段时,“魔术热”自然势不可当。
蔡鸣飞在他的校内网日志中写道:“现代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一点点蚕食着人们儿时的梦想,蚕食着人们本应与生俱来的幻想的天赋。魔术师用毕生精力为人们呈现现实的另外一面,让梦想不至于枯竭,让神秘不至于消失,让世界多一点生机和活力!”
魔术师为什么能吸引公众?调查显示,38%的人认为魔术师的神秘引人入胜,28%的人表示魔术师的技巧吸引自己,16%的人欣赏魔术师的创新精神。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勤奋(13%)、娱乐精神(12%)、天赋(8%)、外表(6%)。
“创编一个新魔术需要许多新元素、知识、技巧以及长时间的磨练,魔术带给我们的乐却远远超过苦。”秦鸣晓说,现在人们都关注魔术,对魔术的发展是很大的促进,也给魔术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给魔术这个烧饼上添点儿芝麻,让它更香。”
88%的被调查者想学魔术,其中32%的人表示非常想
近,在中央纪委工作的王博(化名)在工作之余花了几百元学了几个小魔术。前些天,一个老同学结婚,他表演了一个“永结同心”的小魔术助兴,结果大受欢迎,风头差点儿盖过新郎。
王博说,他平时和同事一起吃饭,变个魔术也能很快活跃气氛,那几百元钱花得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