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沿海地区多个城市几乎同时爆出“用工荒”。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早在4月起就从年初的岗位缺口转为用工缺口,当时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中国青年报》9月17日)
出现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什么?因为在多数企业眼里,农民工多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一个群体,在中国,什么都缺,不缺的就是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家赋闲的农民们纷纷踏上外出打工的行程,于是就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一个怪胎——民工。
在多数人眼里,“民工”是一种廉价劳动力,“民工”就应该从事一些“正式工”不愿意做的工作,总而言之,“民工”一词,成为了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词。“民工”们从事着同工不同酬的工作,还要整天提心吊胆的为自己的饭碗儿担心,因为,企业随时可以对“民工”们解聘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更有甚者,每每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有企业以各种理由拖欠民工工资的报道充溢着各地的媒体,不能不让我们寒心。
农民在农闲之余外出打打工,无非就是贴补一下自己的生活,同工不同酬,我们认了,谁让我们是农民,谁让我国的一些法律还不健全呢?企业红火了,于是漫天都是招工的简章,企业遇到困难了,没有订单了,就拼命拿了农民工开刀,这个时候的农民工就像是砧板上的肉,任企业宰割。试问,这样的用工环境下,农民工还有打工的欲望吗?我看,只剩下颇多的感慨了,那就是:我们不过是企业手里的一只被抛来抛去的皮球而已。
我们从不指望企业会有什么良心上的发现,企业毕竟是利益至上的组织,企业之所以大量招收农民工,无非一个目的,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降低产品成本,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润,在高利润的诱惑面前,企业基本上是一只没有良心的老虎。我们指望的,就是健全用工法律这个武松。
许多年这么过来了,我们的武松一直这样沉默着,这只老虎依旧在为所欲为的猖狂着,于是,我们看到,一只只黑心的老虎,将自己手中的猎物依旧划分出三六九等的玩弄着。今天,这只老虎终于自食其果,终于发现自己放炮的猎物不再上当了,终于无奈的吞下了自己亲手酿造的一杯苦酒,可喜啊,可贺啊!为了幡然醒悟的猎物们!
我们很难说,倘若还有一些没有看清老虎真面目的猎物们,如果再次掉入圈套,再次被老虎们玩弄于股掌之中,老虎的难关过去之后,是不是还会被无情的抛弃呢?假如是这样,那么,就是武松的悲哀了。我们所希望的,就是武松用手中的哨棒狠狠打醒老虎,把老虎们眼里的三六九等打个烟消云散,这样,就是农民工们的福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