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时喜堂:我叫时喜堂,是灵寿县慈峪镇北伍河小学(现合并到南伍河小学)残疾教师,从1982年至今,已经执教27年了(代课),期间连续21年教六年级毕业班。2009年5月31日,被灵寿县教育局突然予以辞退,并给予12个月补偿金每月600元,共计7200元。针对灵寿县教育局这一决定,我确实不能接受,多次找教育局领导交涉,他们的接待很热情,告诉辞退后仍可以教学,但是待遇问题一直未表态。从5月31日收到信访答复意见,我按信访程序向灵寿县人民政府提出复查,可是至今未出具复查意见(说举行听证也不举行)。
一、任教情况
本人从教27年任劳任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学区前茅,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好评和肯定。在师资方面:1989年12月取得了地区教委颁发的幼儿《教材教法合格证书》、1990年12月取得了地区教委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1996年6月取得教育部《教师资格证书》、1994年7月取得《中师毕业证书》,连灵寿县教育局也承认从1987年-2008年7月,本人一直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师。
二、未转正的原因
因身体残疾,三次考试成绩优秀,却不能转正。1983年,我参加了民办教师招录考试,1993年和1994年参加了师训班考试,尽管成绩优秀,都以身体有残疾未能录用转正。当时只忙于教学,没有向上级反映上述情况。
三、本人诉求
(一)、连续教毕业班21年(教龄27年),按代课幼儿教师予以辞退于理于法都不容;不能组织上需要时,按毕业班教师使用,不用时按代课幼儿教师辞退。
(二)、请按《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石信访【2008】1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公平、公正、合理、解决残疾人的就业、医保、及养老保险等实际问题。
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依法、依政妥善处理我的教学待遇问题。
相关新闻
灵寿县北伍河小学残疾教师时喜堂,现年47岁,是灵寿县北伍河小学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教师。一周岁时得小儿麻痹导致双下肢瘫痪,多年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勤奋学习,成绩优秀,却因身体原因高考过了分数线不被录取。已经执教27年了(代课),几次转正考试成绩优异,却还是因身体原因未被录用。然而他无怨无悔,从20岁走上了讲台,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拿着微薄的报酬,兢兢业业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用双拐走过了教书育人的27个春秋,期间连续21年的执教毕业班。
饱尝生活不公的时喜堂,一次次都坚强挺过来了。1983年县招录民办教师的考试、1993和1994两届师训班考试,时喜堂都参加了,并且取得优秀成绩,但是身体原因,未被录用。三次转正的机会被无情剥夺!但是这一次,2009年5月31日,他被灵寿县教育局突然予以辞退,被剥夺了赖以生活的执教权利,失去了物质和精神上双层支撑的时喜堂 ,这一次还能挺过去吗?
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1962年11月,时喜堂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一周岁时得小儿麻痹导致双下肢瘫痪。1971年2月,到了上学年龄,母亲把他背到学校,苦苦哀求,学校收留了他,上了学前班。当时,他只能四肢着地,驼着书包,爬着前行。上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拄双拐行走。那年冬天的一天,天寒地冻,下着大雪,道路很滑,背着书包艰难蹒跚在上学的路上,一不小心,时喜堂滑倒了,碰了个嘴碰地,鼻子、嘴里鲜血直流,他大声哭叫,过路的一个伯伯扶起他,父母随后赶到,一家三口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回家后,母亲一边为时喜堂擦拭血迹,一边泪流满面,说:“孩子,咱不上学了!”父亲坐在一旁,低着头不住地抽烟,许久眼含热泪说:“堂子,你还是上学吧,学点文化,将来教个校、学个医啥的,做个有用的人呀!”父亲的话,牢牢记在时喜堂的心里。时喜堂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上完小学。
1977年,时喜堂考上东柏山初中,拄着双拐,来回十华里路,两年中,中午没吃过一顿饭,从家里带上饼子、山药,喝口凉水,就是一顿午饭。班主任王喜增老师,每天下午的后一节自习课就不让时喜堂上了,让他提前开始往回走,天黑前才能到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时喜堂始终刻苦学习,中考时分数达到中专,可因身体残疾没被录取。1980年他被慈峪高中录取(按分数应是灵寿高中),经过两年的努力,时喜堂高考时达到录取分数,同样是身体残疾没被录取。
27年来,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坚守三尺讲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1982年7月,在高考因身体原因失败后, 时喜堂回到了家里。他的小学老师王运胜知道时喜堂的学习成绩好,极力向学校推荐他代课。经当时齐校长批准,于1982年9月时喜堂正式在北伍河小学代课。从那时起,时喜堂靠着一副拐杖站立在讲台上,一干就是27年,期间连续21年担任六年纪毕业班,直到今天。
27年的从教生涯,时喜堂把全部的心血和无私的爱都奉献给了学生们。在生活中,他靠着一副拐杖站立着,行走着;在他心里,还有另外一副更加坚强的支撑的拐杖,那就是所教的孩子们,是孩子们的进步。
从时喜堂家到学校,有近半公里左右的山旮旯路,他每天要拄着双拐来回两趟。27年中,一共拄坏了10副拐杖,左右腋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为了不影响教学,27年中他在学校住了17年,经常利用节假日给学生们补课。
27年的教学生涯,时喜堂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不管刮风下雨,绝不耽误学生们一节课。1988年夏天的一个下雨天,他上学路刚走了一半,只觉得脚底一滑,身体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在地下,顿时失去了知觉……醒来后,顺手一摸,头上、身上全是泥,手上膝上的鲜血已经渗透衣服。歇了一阵后,时喜堂使足了全身的力气重新站起来,一瘸一拐地朝学校走去。上课前准时赶到学校。2006年5月的一天上午第三课,时喜堂正在给同学们上数学课,一不留心摔倒在讲台上,把左腿严重扭伤,当时疼得钻心,同学们立即跑上讲台把他扶起,“老师,我们把您抬到办公室吧!”“我们给您找医生吧”,学生着急了,时喜堂却说“同学们,没事的,你们给我拿个凳子,咱们继续上课!”时喜堂坚持上完这节课,已经满头大汗了。第二天,时喜堂的腿肿得老高老高的,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可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已经到了后冲刺阶段,时喜堂不忍心耽误学生们的课,非常着急,就让学生们到他的卧室(他当时住在学校),他趴在病床上,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
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时喜堂加强自身业务学习,1989年12月取得由石家庄地区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教材教法合格证书》。于1990年12月取得由石家庄地区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199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依法授予教师资格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994年7月取得县教师进修学校颁发的中师毕业证书。时喜堂还努力学习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经常学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经过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了教师行列的佼佼者。
大爱无声,真情无语,无数的辛勤汗水和心血,育的桃李满天下
27年的教学生涯中,时喜堂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多名学生完成了学业。从20岁到47岁,时喜堂在北伍河小学坚守了27年,代课费从15元涨到30元、60元、120元、200元,直到2006年才挣到400元。时喜堂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一件中山装,穿了8年。然而即便在这样清贫的生活中,时喜堂始终惦念着的贫困的同学。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多名学生完成了学业。2002届学生王辉,母亲去世,父亲有病,生活困难,他多次为王辉送去衣服,并给王辉垫付学杂费。
从第一次拿起粉笔到今天的桃李芬芳,时喜堂拄着双拐无怨无悔在育人路上走了27年,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学区前茅,收到家长和领导的好评,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重,收获了鲜花和硕果,先后有400多名农村孩子从他的手里像雏鹰一样飞出了大山。在祖国各地,有的还飞出了国门。提起这些让他骄傲的名字,时喜堂如数家珍:新加坡留学生王丽云,河北农大博士时翠平,西安大学研究生时翠芳,深圳某企业主管时庆林……附近三里五乡,只要提到拄拐的老师,没有不知道的。四个伍河,四十岁以下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学生,现在所教学生的父辈大部分也是他的学生。
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与尊敬。91届毕业生何明云,看到他的拐杖坏了,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做了一副拐杖送给了他。“假如我会克隆,我首先会克隆两条强壮的腿和脚,给时老师安装上,好让他行走自如。给我们上课时,不再那么困难和痛苦。……”“长大后,我一定要学医,做一个医生,把时老师的病治好……”这是时喜堂的学生在作文里写到的,看到这滚烫的话语,时喜堂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喜堂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全部奉献给热爱的事业。27个春秋过去了,他从一个风华正茂、英姿焕发的青年,变成了现在满头银发、身体虚弱的年近半百的人。然而他无悔,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们,他愿继续把自己的下半生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的明天。
然而,如今,他的这一愿望却无法实现了,5月31日,他被灵寿县教育局突然予以辞退。一个人没有双腿,可以用双拐站起来,可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支撑,他还能站起来吗?
灵寿县北伍河小学残疾教师时喜堂一事引起石家庄市市长艾文礼重视,并做出批示。灵寿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对此事高度关注,使问题得到快地解决。9月23日,时喜堂老师给本网发来感谢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信中说,他已签订长期合同,每月给发放800元工资,并办理养老、失业、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