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认为是婆婆妈妈“小事”的家庭服务业,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之一。然而,从我省各地目前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现状看,大多还停留在较原始的“小不点儿”状态,很难为人们提供方便、满意的服务。同时,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小不点儿”式的企业很难支撑起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
朝阳产业,“短命”企业
今年8月,大学毕业生小严在省会开办的保洁公司经营不足5个月就关张了。他告诉记者,从事保洁的人员流动性太大,常常是活多时找不到人,活少时养不住人,公司利润很低,有时运转都困难。公司虽然关张了,但并没有注销,他说年底市场好的话,有可能还会拉几个人接着干。
“目前我省的家庭服务业大多还局限在保洁、搬家、保姆等服务项目,过去由于国家和省里对这一行业的扶持政策较少,加之这一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公益性微利行业,因此始终发展不快,甚至一些企业处于经常性‘开关’状态,生命周期短,很难做大、做强。”说起我省家庭服务业的现状,省商务厅商贸服务管理处副处长刘冬青用“小”、“散”、“弱”、“乱”来形容。
家庭服务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朝阳产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务院近日明确,在今后一个阶段重点发展其中的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病患陪护以及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种类。
记者在石家庄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分局了解到,截至10月底,全市注册登记有家政服务项目的公司、企业和个体户1034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只是个动态统计,因为家政服务业是不稳定的,经常会有登记和注销的。有业内人士保守估算,目前全省从事家政服务的公司和个体户大概在五六千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
记者在省会调查中发现,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一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公司或个体户根本不去登记注册,在许多街道、社区都可以看到一间房、一张桌、一部电话的家政中介或家政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是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关。
据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家政服务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消费者投诉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无资质的家政公司服务不正规、服务不到位,以劣质服务、低价竞争挤占市场,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家政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多数家政公司没有规范的家政用工合同,服务出现问题后责任难以认定;四是家政服务市场管理混乱,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属“游击”作业,出现问题后常常一走了之。
脆弱的家政服务业在艰难中前行
对目前家庭服务业现状不满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经营者、从业者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家政服务收费高没人用,收费低没人干,而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流动性又太大,很少有人把当保姆、做陪护当职业的,从事家政服务的大概只有20%左右的人能在一个公司连续干一年以上。一般家政公司规模都比较小,既养不住人也养不起人,很少有和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省会一家政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省会有些大点的家政公司为了留住人尝试着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服务人员宁愿让公司把交的保险变成增加的工资,也不愿签订合同。
针对家政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能力低下的现实,省商务、财政、工会等部门从去年起就组织开展了全省“家政服务工程”,依托符合条件的工会培训机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国家《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扶持培训1万名左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培训经费由财政全额补贴。同时,计划在2到3年内,全省将逐步培育形成家政服务培训机制和家政服务网络体系。
承担着政府免费培训计划的石家庄市科苑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刘士学告诉记者,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有7成多来自农村,其中大多数在30至50岁,现在即使是免费培训也越来越不好招人,有时他们不得不到农村花钱请村里定时广播招人通知。“社会对家政服务业普遍存在偏见,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特别是年轻人宁愿去企业、商场挣800元,也不愿干家政挣1200元。”
调查中记者感觉到,目前无论是消费者、经营企业,还是从业人员,三方状态都很尴尬。消费者得不到需要的服务,经营者抵御风险能力差,从业者工作辛苦没保障,脆弱的家政服务业正在这种局面下艰难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