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普涨 90后毕业生登场
昨日(2月3日),2012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广场火爆开场。1850家用人单位入场揽才,提供就业岗位达4万个。作为年后首场、也是全年规模大的一场招聘会,“人才大集”一向被称为是全年就业形势的风向标。记者发现,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企业众多,岗位需求旺盛,基础类岗位薪酬普遍上涨,用人单位不论规模大小均承诺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五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有的公司还提供食宿或住房补贴。诸如此类的变化,似乎给2012年就业形势带来几丝暖意。
现场扫描
底薪两千,企业薪酬普涨
“年薪20万至100万元!”河北中智威公司在招聘会上开出的高薪让不少求职者趋之若鹜。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会企业主要也是吸引人的办法就是承诺提供较高的薪酬待遇。记者注意到,业务员、文员、维修工等很多基础类岗位的薪酬都普遍上涨。
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招聘外贸业务员,底薪2000-2500元,业务提成为净利润的20%-40%,该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去年相比,此次招聘会上业务员的底薪和业务提成都有所上涨,整体来看待遇上调了近1/3。“去年物价上涨得很快,生活成本增加了很多,毕业生离开学校后还要租房子,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公司整体提高了岗位工资,”他说。
记者注意到,以往招聘会展位前,薪酬待遇一栏出现多的“月薪1500元起”,更换为“月薪2000元起”。
对此,求职者感触颇多。已经毕业半年多的小杨目前在一家食品企业工作,“我的工资每月只有1500元,全勤奖100元,虽然公司包住宿,节省了很多开支,吃饭也总是自己做或挑街边摊位,即便如此,每月还是剩不下多少钱,过年时都拿不出多少钱孝敬父母。”小杨抱怨,石家庄的工资水平实在太低了,真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主动提高工资待遇。
现场声音
“五险一金”让人感觉踏实
“这次招聘会上的企业都能给签订劳动合同、上保险,挺好的。”张同学满意地告诉记者,自己想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不管公司规模大小,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签合同、上保险,就感觉心里踏实。小张的话代表了很多毕业生的想法,“工资只是一方面,合同、保险这些待遇也不可少,不然心里没保障。”
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招聘主管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去年在石家庄刚刚成立分支机构。我们计算过,五项社会保险费加起来约占工资总额的40%左右,加上公积金就更多了,但是这些是法律硬性规定的内容,任何一家公司必须要履行。”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很多公司的招聘展位前,明确写着: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五险一金。有的招聘展位前虽然没写明,但记者前往询问“签订劳动合同吗,给上保险吗?”基本上都能得到肯定的答复。对此,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也深有感觉,近几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继实施,企业在规范用工方面进步了很多,所有前来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基本上都能为员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规范的用工不仅让劳动者感到踏实,也有利于企业稳定职工队伍,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职场观察
营销类人才需求旺盛
2012年紧俏的人才是什么?营销。在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逛一圈,便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招营销人员。据统计,此次招聘会上营销类岗位需求量大,好的营销人才月薪往往达到3万-5万。某汽车配件公司的招聘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的业务员,好的一年能挣五六十万,一般的一年也能挣10来万元。”该招聘经理表示,虽然营销行业入门低,不限专业和学历,每次招聘会上都能有三五十人报名营销岗位,但好的营销人才、真正留在这一行做出成绩的并不多,很多人往往连培训期都过不了就不干了,有的也只能坚持三两个月。
对此,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营销人才是公认的职场常青树,但是这个行业压力很大,要求员工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不能有一刻放松,对从业者的淘汰率相当高。一些毕业生对营销的理解也比较狭隘,认为营销就是卖东西、没什么含金量,事实上这个行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要从基层业务员成长为优秀的营销人才并不容易。目前,企业缺少的也正是优秀的营销人才,相对而言基层的业务人员并不难招。对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营销岗位是一份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十分锻炼工作能力的岗位。建议暂时没找到合适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妨放下面子,尝试一下营销岗位。
此外,随着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行业已逐渐成为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一家贸易公司的招聘公告明确要求:应聘者能熟练运用阿里巴巴及其他网络平台开发客户。“这一两年,网络购物渐成趋势,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要做好准备,多储备一些懂网络的服务人员。”该公司的招聘主管表示。记者注意到,各类服务业和专业技术岗位需求比较旺盛,相关人才十分紧俏。
职场动向
首批“90后”毕业生集体迈入职场
2012毕业生就业市场上,“90后”毕业生首次成为求职主角。记者采访发现,兴趣爱好是这批90后毕业生找工作的首要因素。“找份喜欢的工作”“找份有意思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太没劲了,我可不想去干”,这种个性十足的话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也习惯用“有意思”或“没意思”来对一份工作进行评价。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基本集中在1500-2000元。但对工作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正常休息日,要不要经常加班,90后倒是很在乎这些。
对此,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毕业生。90后毕业生已经适应了就业市场和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交流时表现得很自信,也能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和发展空间,是他们求职时考虑多的因素。由于大多数90后毕业生的家庭条件较优越,享受父母关心太多,吃苦精神和独立意识并不是很强,建议90后毕业生求职不要太挑剔,要多点坚持和吃苦精神,也希望企业能看到90后毕业生的长处,给他们磨炼成长的机会。
求职建议
求职机会虽多也要认真把握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不着急,主要是来看看。”“我们学校下个月还要开校园招聘会,还没想好找什么样的工作,就是过来看看。”记者在会场也遇到不少求职者表现轻松,在各招聘展位前逛来逛去、呼朋引伴,并没有专心地看招聘信息,像是来“打酱油的”。
对此,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春节后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很多大学生观望情绪比较严重,并不急着找工作。虽然说,今年就业岗位比较多,企业用工需求旺盛,随后各地还将举办多场现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毕业生求职机会虽然还很多,但也要认真把握好每个求职机会,也许在你漫不经意间,一个好岗位就从眼皮底下溜掉了。
另外,今年我省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再创新高,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求职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得较早,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是有数量限制的,每年年底和年初是招聘的旺季,毕业生要充分把握目前需求旺盛的时机,抓紧落实就业岗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先下手为强”,赶早不赶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