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福书法的豪气与才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用心体味,用行创造,以一己之躯观天下沧海者,必有大才情。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无限豪情,以雄心而迎望塞外飘雪者,必有大豪气。
初见其字而不见其人,笔力遒劲,施法自然的大字让人联想到作者的大豪气与大才情。可当温文尔雅,充满鸿儒之气的杨连福老师出现在眼前,则给人的感觉却如像诗中所言:结字清而峻,用笔精而稳。
书法作品是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让人们了解大千世界,书法和文学都把握了人生真境实相,体现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的诸多感慨,饱含了无可言传的情结、无可表达的深思、无可解答的微妙,夹杂着作者的人生体验、所思所感,因而具有浓烈的人文色彩。当然,不同创作主体所反映的自然界物象,直抒胸臆的感叹,必然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在观展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杨连福老师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能引起审美者的内心共鸣。“依法临帖”就是传统文化追求者杨连福始终的追求与坚持,只追求神采而不讲究法度对于书法和文学的艺术表现都将有大的影响。就艺术表现的手法而言,杨连福老师的书法作品做到了全与粹、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书法是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示一种神韵、一种心境;而文字是用内容来反映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通过"字"的结构表现美,一个通过"字"的含义表达美,但二者在创作主旨、风格、法度、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二者都通过笔墨表达作者所思所感,因而在传递美的同时,也具有教化的实用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帮助文字充满厚重或灵动的美感,文字帮助书法日益完善深刻,都是通过笔墨描摹物象,表达作者所思所感。诚如有次书繁体“会”字,杨连福老师说,这个字的后一笔是向上提的勾,向上提的那一刻,仿佛把人的整个心也提上去了,在书法中,体验视觉传递的神韵与心境,实则才是书法中的乐趣与精髓所在。
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谓之美。全,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之美",是"实"的。粹,就是"去粗取精",是"虚"的。同时,书法的写"字",杨连福老师笑言,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旅程,每次旅程都会有收获,每走一步都有一点情趣所在,多年总结出来为“善就是美的人性”。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春秋,度过了无数的挥毫日夜,杨连福老师说出了自我书法作品中的精髓:一心向善,一心追求阳光,而我看到的,是一心一意的在笔墨丹青的书法天地中挥洒豪气与才情的逐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