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功能
|
代码
|
工作内容
|
鉴定比重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咨询与指导(A)30%
|
A
|
接待登记
|
2
|
l.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对求职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程序引导,提供全面的训练
2.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对求职者全面介绍职业指导业务范围,提供全面的训练
3.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指导求职者正确填写有关表格,完成咨询登记,提供全面的训练
|
1.详细的服务程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2.职业指导的详细业务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3.规范填写表格的详细要求和要点,以及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
B
|
信息咨询
|
5
|
1.能够准确判断来访者信息咨询的各种要求,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相关训练
2.能够为来访者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正确解释来访者的特殊、疑难问题,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相关训练
|
1.倾听与提问的知识,及其一般注意事项
2.信息咨询的主要范畴、类别和详细内容
3.相关训练的程序、方法和内容
|
C
|
诊断咨询
|
8
|
1.能够与求职者建立稳定的咨询关系,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相关训练
2.能够迅速澄清求职者的问题,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相关训练
3.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为求职者确立咨询目标,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相关训练
4.能够为求职者进行有效及时的解释和引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相关训练
5.能够为求职者提出的特殊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问题解决建议
|
1.建立咨询关系的原则、方法、技巧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2.问题澄清的原则、方法、技巧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3.咨询目标的种类与判断原则,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4.解释、引导的原则、技巧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5.特殊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6.典型情境练习内容
|
D
|
择业指导
|
8
|
1.能够开展系统的职业准备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开展系统的升学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4.能够开展系统的从业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5.能够开展系统的创业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职业准备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2.就业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3.升学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4.从业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5.创业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
6.典型情境练习内容
|
E
|
用人指导
|
7
|
1.能够为用人, 单位提出合理的招聘方式建议,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岗位用人行为,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有效地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4.能够向劳动监察等部门提出建议,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招聘方式的种类、适用范围及其特殊情况处理
2.岗位用人的标准、特点及其特殊情况处理
3.典型案例分析
4.典型情境练习内容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B)
5%
|
A
|
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1
|
1.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信息指标体系
2.能够设计信息报表制度
3.能够设计、实施问卷调查,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4.能够利用网络采集劳动力市场信息,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5.能够与用人单位或有关政策、信息部门保持稳定的联系,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6.能够设计采集信息的总体方案
|
1.统计图表的设计原则
2.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3.指标设计的过程、原则与方法
4.方案设计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5.采集信息的程序、原则和方法
6.典型案例分析
|
B
|
信息整理与分析
|
2
|
1.能够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进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分析,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指导他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相对指标分析
4.能够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供求预测分析
|
1.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相对指标分析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
3.动态分析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
4.常用预测分析方法
5.典型案例分析
|
C
|
信息发布
|
2
|
1.能够进行较复杂的广告策划,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发布信息,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4.能够组织大型劳动力供需交流会,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广告媒介和实施策略
2.广告计划的内容及其写作
3.广告预算内容及其分配
4.常用媒体的特点及其定位
5.大型活动组织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6.典型情境练习
|
职业素质测评(C)
5%
|
A
|
设计测评方案
|
1
|
1.能够识别和确定测评的目标,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确立测评的维度体系,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选择适宜的测评方法,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4.能够设计测评实施的步骤,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5.能够确立测评结果的呈现方式,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测评目标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2.测评维度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3.测评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4.多种测评方法组合与实施的原则
5.测评结果呈现方式及要求
6.典型情境练习
|
B
|
使用标准化测验
|
1
|
1.能够正确使用、解释多种能力倾向测验,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正确使用、解释多种人格测验,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3.能够正确使用、解释规定的职业兴趣测验,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4.能够正确使用、解释规定的计算机辅助测验,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多种能力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和结果解释
2.多种人格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和结果解释
3.规定的职业兴趣测验的构成、施测、记分和结果解释
4.规定的计算机辅助测验的施测与结果的产生
5.典型情境练习
|
C
|
使用面试和其他测评方法
|
2
|
1.能够对高素质人员实施面试,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对高素质人员使用情境性测评方法,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面试的实施、评分方法和技巧
2.复杂情境性测评方法的实施、评分方法和技巧
3.典型情境练习
|
D
|
撰写测评报告
|
l
|
1.能够整理各种测评方式的结果,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2.能够撰写复杂的测评报告,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不同测评方式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测评结果与测评维度的关系
2.测评报告的格式和撰写方式
3.典型案例分析
|
职业设计
(D)
25%
|
A
|
职业取向分析
|
12
|
1.能够帮助求职者澄清自我形象,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2.能够对求职者现有的职业取向的合理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3.能够为求职者探索确立未来的职业取向提供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4.能够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取向自我分析,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5.能够对不同的择业群体进行宏观职业取向分析,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1.求职人员自我形象分析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2.职业分类和各种从业要求
3.人—职匹配的原理
4.职业取向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5.宏观职业取向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6.典型案例分析
|
B
|
培训项目设计
|
8
|
1.能够对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及形式进行宏观引导设计,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2.能够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设计、调整、确定培训项目,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1.各类培训项目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分析求职者培训需求的依据和方法
3.典型案例分析
|
C
|
岗位用人设计
|
5
|
能够帮助用人单位制定、调整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用人条件、标准,招聘方法等),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调整用人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
帮助实施
(E)35%
|
A
|
组织供需交流
|
12
|
1.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者与单位用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
2.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
3.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对供需双方的面谈结果进行跟踪服务
4.能够组织举办供需双方的交流洽谈活动
5.能够组织跨地区劳务交流合作
|
l.组织供需交流的一般规则
2.职业介绍服务规程和内容
3.跟踪服务的基本要点
4.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规则
5.跨地区劳务交流的政策和内容
|
B
|
建议培训
|
9
|
l.能够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制度
2.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向用人单位提出定向培训建议
3.能够就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间的有关培训项目、人数、时间、形式、经费等事宜进行协调
|
本地区劳动力供需结构分析统计资料
|
C
|
就业援助
|
14
|
1.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为从事个体劳动,开办小企业的劳动者创业选项、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咨询等服务
2.能够组织求职者从事社区服务等非正规就业
3.能够运用政策法规,就特殊群体(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退役军人、农转非工、军转干部家属、刑满释放人员等)就业问题,与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4.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为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实现尽快就业提供服务
|
1.个体经营、小企业、社区服务方面的有关政策、信息
2.特殊群体、就业困难对象等人员的特点、条件和相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