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习唐诗,会配有神韵出彩的水墨画作为联想,方便我们意会。而老师也会将注解连同翻译一起让我们写在空白的扉页上,作为考核的内容。短短的绝句,就这样被扩充成一小段文字,成为一段不为浓缩的文章。诗歌无形之中,用诸多的文字诠释了出来,但是文字的精髓,诗歌的妙处却在稀弱的字数里,妙趣成辉。上了高中,我们还学到了更多的诗句,比小时候的诗歌更长,抑或更加简练。一页书,注解就占了一半的面积,这些字词产生了诸多的串联,还有许多寓言故事,让诗句在理解起来更加的复杂,更加深刻。而老师也不做过多的硬性要求,倒背如流,翻译自如等等,可是那些深邃的字词还会作为考察的重点,于是我们会有一段疯狂记忆注解的艰苦时期。成为古文和诗词学习的“痛苦”的回忆。
诗句是柔弱的,四句工整的小诗更是像一只单薄的竹筏,游荡在春江水上,给人一种轻松游浪的冲动,但是它并不是不无力量,景情互动,情景交融又在独特的对仗里有了更加深远的内涵。诗句,不必成为了一篇饱满的散文,寥寥数字足矣。从我们小的时候认真的把诗歌的翻译全部的写出来,到中学的时候还不忘把那些注解记得滚瓜烂熟,再到如今看到文字觉得干干净净的放在那里就是一份纯真的感受,而不用半点的强加和雕琢,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诗句,已然成为了为生动的故事,在我的生命里续写了很多难得的画面,成为故事的主角,记忆里的主人。大学语文课上,很少再去读诗,我们更多的会去学习各个流派,去了解作者,来丰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诗句,不会成为重点,但是诗歌已然成为了经典。诗歌远离了我们的时代,诗歌却愈加得饱满起来,鲜活可人。
诗,什么是诗?酷似旋律一般的句子,成了好的词。词是短的,诗并不长,有诗节奏,节奏里闪耀的,就是诗歌世界。
我们经常会写诗,写一些表达内心情感的句子,字字珠玑,也不无光彩。但是古人浓缩的诗句,却永远不可能被取代,那一份诗的故事,由古人撰写,被后人熟记。留下的,就是一份诗歌为本真的跃然,成为了我们咏诗的归属,也成为我们追忆诗歌为原始的冲动。
供稿:李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