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技术状元“新鲜出炉”

已阅[5892]次 [2009-12-17]

 文/图记者周海滨实习生谢志雄通讯员郑雪明梅耀斌

  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武汉市总工会、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武汉市财政局联合举办的武汉市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历时6个多月,在各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在广大职工的参与下,经过层层选拔,终产生技术状元25人、技术能手254人;同时评选出的优秀组织单位27个,优胜单位47个,优秀组织者35人。

  整个大赛充分展示了我市广大职工精湛的技能和崭新的精神风貌,是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的一次大练兵,是对职工技术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在服务经济建设,提高职工素质,营造学习技能的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本届大赛中,首次聘请了9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大赛监督员,邀请他们全程监督大赛全过程,每位监督员克服困难,兼顾工作,积极履行监督职能,保证了大赛的顺利进行。

  市政协委员、大赛监督员谢东接受采访时说:“首次设置监督员,让比赛更加‘阳光’,更加公平公正,这是大赛进步和成熟的表现。”

  谢东表示,设置大赛监督员不仅打消了很多人对大赛存在“猫腻”的疑虑,也让选手更加投入地发挥水平。他参加了教师五项技能、纺织、园林植物修剪和收银审核员四项技能比赛的监督工作,其中纺织比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台纺织机跨度五六十米长,一名纺织女工能同时操作五六台,并且非常细致熟练。赛后谢东还了解到,一个时间段里一名熟练工纺织量是普通纺织工纺织量的两至三倍。

  谢东强调,能够来参加比赛的选手,都代表着各单位的高水平。在他参与监督的这几个工种的比赛中,组织严密,程序严谨,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

  大赛专访

  ———大赛领导小组成员、团市委书记胡亚波谈大赛特点

  问:本次职业技能大赛是在什么背景下举行的?旨在起到什么作用?

  胡亚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大量进城务工青年返乡,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武汉作为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有大量需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加快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拓展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的通道,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作用。

  问:本次职业技能大赛有什么特点?与历届大赛有什么不同之处?

  胡亚波:总的来看,本届比赛呈现出“规模宏大、导向清晰、反响良好”三个特点。首先是不同形式的参与人数达30多万,职业覆盖面也达50个之多,是历届比赛中较多的一次。其次是比赛形式和内容有所创新,有力地引导了职业能力素养的发展方向。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比赛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操作能力,体现了“知行统一,行胜于言”;在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比赛工种相兼顾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数控机床操作”等先进制造业岗位的宣传。第三是社会反响良好,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及转载达9万多篇次。特别是鼓励农民工和应届毕业生参赛并减免报名费用,优先推荐优胜选手就业等做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问:团组织在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本次大赛结束后,还将采取什么措施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胡亚波: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是共青团组织在青工战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职业技能大赛历经26年依然受到来自社会、企业以及青年的广泛认同、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一是青年岗位能手的评选,使一批优秀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二是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创建,使一批青年集体跻身创新创效的先进行列;三是青工战线传统品牌工作在新的时期深化和发展,“五小”创新、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工作有效的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

  全市共青团组织将着眼于循环经济和8个千亿产业的发展,全面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引导青年在重点产业、工程、项目中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大赛人物

  周虎,31岁,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职工,2000年进人公司特种机械部,至今还不到10个年头,现在已经是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连续三届状元。

  昨日,记者在他赴福州马尾船厂出差前见到他,他将带领两位员工,前去调试新船性能。1996年中专毕业、9年前方参加工作的周虎,是如何实现”三连冠”的?

  首次参加选拔赛时,锉刀拿在手里都在发抖,结果,他第一轮被淘汰出局。2001年进了前五名,他有点沾沾自喜,在2003年的比赛中背了巨大的心理包袱,比赛中注意力分散,结果连前十名都没有进。

  周虎总结,心理素质是自己的软肋,技术上也不过关。比武的朋友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钳工高手,有着不同的装配方法和工艺手段,他就利用比赛机会和他们交流,不懂就问;厂里有武汉市三届钳工冠军孙爱新,周虎前去拜师学艺,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周虎的父母对他参加比赛也经过了从反对到支持的过程。1999年第一次报名参加技能大赛时,周虎的父母持反对意见,认为他年轻冲动易得罪人;即使2001年获得大赛第五名,父母也始终没打消这种顾虑,直到2005年第一次顺利拿到冠军,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同,父母才开始转变了态度。

  周虎说,获得“三连冠”后,同事们跷起大拇指称赞,公司领导也更加信任他了,让他牵头,做一些不敢轻易交给年轻人做的重点项目,工资也涨了不少。

  “技能大赛是技术能手们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是增长见识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周虎说,“人生难得几回搏,在技能大赛的搏击中,我算是实现了自己更上台阶的目标!”

  这次技能大赛吸引了一大批未来的储备人才———在校大学生,他们参赛的费用全免。据介绍,在这次比赛中,大学生选手占到参赛选手3%左右,分别参与了会计、程序员等多项比赛。和已经参加工作的选手相比,大学生选手多显得理论有余、实践不足,这次比赛可以说给进入职场前的大学生选手上了生动的一课。

  王秀云是江汉大学会计系的学生,这次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她认为自己收获颇多:“我学到了一种精神,我看到初赛中有会计高级职称的就有70%,她们职称那么高了还这么努力向上,我觉得自己这么年轻,也一定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会计能手。”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领队吴元坪说:“与有经验的师傅同台竞技对学生有很大好处,取得成绩可以拿到技师证,很有吸引力。”

  郑武臣,今年21岁,数控机床操作状元,也是本次大赛年轻的状元。他表示,参加此类技能大赛能让选手们知道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获奖的和未获奖的都能从比赛中了解自己,了解其中的差距,并通过交流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这对以后找工作百利无一害。

  2006年他从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随后在武汉科技大学进修模具专业,2006年获得湖北省第二届数控大赛学生组第一名,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第八名,2008年毕业后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任教,半年后顺利转正,成为学校一名非常年轻的老师,比有的学生只大两三岁,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操作上学生们对他都服服帖帖的。

  大赛花絮

  张康胜是市公交集团分公司536路一名普通的驾驶员。1996年至今,他在平凡的司机岗位上工作了13个年头。

  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眼中,爸爸是个默默无名的人。有时候,当张康胜批评儿子时,他会顶嘴说:别人的爸爸都有小车开,那么威风,你开大客车,凭什么教训我?儿子学习上有困惑,也从来都是问妈妈。每当这时,张康胜的心就隐隐作痛。

 2005年,他第一次参加比赛但只获得第11名,更打击了他的自信心,放弃了2007年参赛的机会,今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推荐和家人的鼓励下参加比赛并一举夺魁。儿子在听说爸爸荣获了“技术状元”的称号以后,兴奋地跳了起来。打那以后,儿子的口头禅成了”我也要像爸爸一样拿状元”,还天天粘着他问这问那……说到这儿,张康胜乐了。

  张康胜说,如今作为公司对外的“名片”,他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做好儿子的榜样。

报名电话
 上一条:哈尔滨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短缺 大学生重
 下一条:学技术学做人 一个放羊娃在北方汽修的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