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之一

已阅[8093]次 [2010-03-11]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七。
    虽然仍在寒假中,但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的校园里,已可看到三三两两提前返校的学生。王慈慈是上午刚刚从邢台老家返校的。这名化学学院研三的学生,是特意来为不久之后的博士生入学考试作后准备的。“不加把劲儿不行啊,如果考不好,我也得像多数同学一样忙着找工作。而凭硕士学历要想签约到高校当老师是很难的。我们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六十来个同学,现在签约的还不过十几个。”
    晚上8时许,石家庄经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06级学生小吴又坐在了电脑前。浏览各网站的招聘信息,看有没有哪个公司给自己回复邮件。去年,小吴已参加过三场招聘会,但工作仍无着落。今年1月24日,他又在网上向一家建筑公司递交了简历,可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虽然从目前各方面搜集的信息看,高校2010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总体上好于上届,但不少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者、人力资源市场观察员只是表示“谨慎的乐观”。而在大多数毕业生看来,2010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需求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难的状况近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上学期末,记者在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学校得到的201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比较乐观。几所学校都反映,自2009年10月以来校园内招聘会就不断,参会单位的招聘意愿、人才需求量和岗位质量也好于2008年同期。
    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字表明,今年,我省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81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2.5万人,而2008年为29.6万人,2009年为30.3万人。加上其他就业群体,今年全省城镇就业需求高达130万人以上,预计供求缺口约45万人;而2007年缺口约为55万人,2008年为30万人,2009年为40万人。
    不少人包括大学生把就业难归咎于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但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艳霞却并不这样认为。“西欧国家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在35%以上,但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就业难。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23%,所以大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过剩。”
    她说,之所以属于高端人才的大学生“滞销”,根本原因还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吸纳较多高端人才。比如,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达40%以上,大部分是大学生,我国制造业中高端产业缺失,大学生从业者只占4%左右;第三产业向来被认为是吸收大学生劳动力强的领域,但目前我国、我省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业等可以提供大量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高素质大学生吸纳能力不足。我省虽然已着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但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近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大多数人找份工作并不难,关键要看自身“就业竞争力”如何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2009年,我省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86.6%。一些就业较好的学校,如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等,更是称就业率超过90%。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较宽,其中包括与单位正式签约的、灵活就业的和自主择业的几部分。而在现实的操作中,只要毕业生将人事档案放入人才市场托管,学校即视为就业。如省内一所高校统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41%,其中有明确去向的为37.55%,包括与招聘单位正式签订协议的、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成为选调生或三支一扶志愿者的等等;此外,将档案迁入人才市场的占40%,剩下的为灵活就业者。
    这样的统计方法,学生们并不认同,一些学生更是直截了当地声称“被就业”。
    有关人士谈到,要百分之百地准确反映每个大学生的真实就业状况,无疑相当困难。目前这样的统计方式可能不够科学,但差距估计也不会太大。比如,档案放入人才市场的毕业生,有几个真呆在家里歇着?况且人才市场托管档案后可以接续工龄和养老保险。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虽然没有劳动合同,但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单位只要愿为其出具证明,视为就业并不为过。显然,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就业的理解不同。
    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立功说:“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就业基本是没问题的,这些人约占20%左右;无明显特长的学生,通过学校和其本人的积极努力,就业也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要稍晚一点,这部分人是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约占60%;剩下的就是就业困难学生了,他们往往自身有这样那样的明显不足,找工作比较费力。”
    而在省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孔德忠看来,本一的学生一般来说就业都不愁;本二的一些专业不行;那些由专科升成的本三、独立学院和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则比较大。从职业院校来看,那些办学方向明确、在行业内较有影响的学校,毕业生就业也是不愁的;而各方面都不突出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就比较困难。
与其有业不就,不如先到基层或看似艰苦的岗位锻炼
    前些日子,河北银河人才资讯服务有限公司接了几个代理招聘单子。这些企业年营业额在一两亿元左右,发展势头不错,而且多在省会周边的县城,开出的待遇也可以。公司起初估计报名会很踊跃,但结果却应者寥寥。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听说是县城的民营企业,大多数犹犹豫豫。这让公司总经理庞海一度十分困惑:“不是说好多大学生无业可就吗,怎么又有业不就呢?”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虽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预期确实比前几年理性、务实多了,但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考虑的问题仍然很多,什么个人发展空间啦、单位的行业前景啦、是否具有稳定的保障啦、待遇和生活环境啦等等,往往因此而裹足不前。
    省人力资源市场去年6月完成的一项涉及1.2万多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单位,国有企业占33%,民营企业占18%,事业单位占16%,外资企业占15%,国家机关占5%;53%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37%选择留在中小城市,愿意到乡镇、农村和边远地区就业的仅占10%。
    “与其有业不就,不如骑驴找马。可别小看看似艰苦、没有前途的营销等工作。”庞海说,成熟企业两条线员工的成长快,一条是财务线,另一条就是营销线,世界500强企业的CEO约50%起于营销、20%起于财务,只有部分IT企业的高管产生于技术线,行政线上产生的高管则微乎其微。
    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靳国良则满怀信心地说:“城乡差别过大确实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但大学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提速,在‘小地方’工作的前景也是不错的。”

报名电话
 上一条:去年石家庄查处197名贪污官员
 下一条:河北省2010年专接本政策确定

相关信息

河北技校网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