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1日17时,地震造成2183人遇难,失踪84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青海省地震局有关负责人4月20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近期未发现西宁地区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迹象。
青海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宋晓明介绍,在西宁周边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西宁市、湟源县、龙羊峡、拉脊山、青沙山、化隆县、循化县、同仁县、乐都县、民和县、互助县、大通县、门源县、祁连县等地设有14个地震检测台站,地震监测可达1.5级,只要发生1.5级以上地震,这14个地震台站可将震中、震级等地震关键要素精确定位并速报。
记者从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了解到,近期,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未发现西宁地区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迹象。
青海省地震局提供资料显示,西宁地区近一次3级以上地震发生在2008年2月26日,震中为湟源县日月乡,震级为3.1级。
青海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樊兰宝介绍,玉树“4.14”强烈地震的四个显著特点为:地震发生地点靠近城镇;灾区设防薄弱、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地形效应和构造效应明显;灾区环境恶劣、救灾难度大。
此次地震位于玉树县城附近,震害现象沿活动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并穿过县城、烈度达9度强,对城镇房屋、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造成严重破坏、供电通信一度中断。由于玉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差、毁坏严重。
“灾区居民点的分布与发震方向一致,因此,地震造成破坏大,沿江、沿河谷地带房屋震害破坏明显严重。”樊兰宝说。
樊兰宝告诉记者,由于“4.14”强震发生在玉树高原山区,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抢险救援人员短时间内要承担高强度任务。因此,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原反应,加大了救灾工作难度。
4月21日上午10时许,集结玉树结古镇的各路救援官兵默哀完毕,向所有地震受灾点位、边村远乡纵深挺进,展开后一次大规模拉网式搜救。
“要大努力抢救被困人员,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李军介绍说,虽然“黄金救援期”已过多日,但奋战在玉树地震灾区的救援力量仍然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希望通过此次拉网式搜救,能够继续创造生命的奇迹。
受灾村镇分散在数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为有效整合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军地之间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兰州军区、武警部队等救灾力量,统一拟制下发了《抗震救灾任务需求单》,按照进村入户任务区分,由地方乡镇政府提出任务需求,救援部队以营连为单位,与地方协商确定救援地点、任务性质、兵力使用等事宜。
在结古镇西郊,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60名官兵继续搜索每一座废墟。4月15日,他们曾在该地附近的西北牛宾馆一次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此次重回故地,他们携带搜救犬以及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装备,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显示生命迹象的蛛丝马迹。
上午11时许,第二炮兵某部救援队400余名官兵向巴塘乡、当代村进发。到达指定位置后,某旅旅长李保弟不顾长途跋涉劳累,强忍高原反应,手持一份受灾点位详细分布图,立即组织官兵逐乡逐户展开搜救。在当代村,官兵们钻进一幢垮塌的楼房,仔细查找每一个角落,确保无人受困后才转场离开。记者随队采访看到,官兵所到之处,除了尽大努力搜寻幸存者外,还想方设法做好群众工作。他们向受灾群众免费发放食品、药品,帮助挖掘、转移和运送物资,搭建防震篷、伙房和厕所,开展卫生防疫和消毒工作,搭建学生复课点。此外,他们还派出小分队,深入村户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安抚优抚灾民政策,帮助受灾群众进一步增强战胜地震灾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