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验电时判断有电或无电主要就是要熟悉设备带电检验时的特征。
(1)当良好的验电器接近被检验设备金属部分至清晰发光距离时,若验电器已发光或有音响,随着该距离的缩短,靠的愈近,则亮度不愈强。这与设备的工作电压被试验证明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操作人只要用心观察,不难断出它所带的是设备的工作电压。
(2)与上述情况比较,如果验电器进入清晰发光距离乃至更近验电器都不发光,直到与导体接触后,短时间发光。经过短暂时间后所发光的亮度有所减弱甚至消失,说明导体上只带有静电。如劲风作用于高压线路产生的风磨电,电气设备的感应电等,很多都可以显示出静电。
(3)如果按上述方法在试验过程中验电器直接接触设备导体后不发光或者有一点发光,且与验电器试验时间长短无关,这种电压大多是设备的感应电压。其电压数值虽不高,但对工作人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如与电气化铁路接近又平行过一段距离的高压线路、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等。感应电压可以达千伏以上,足以致人触电或刺激作业人员,引起神经抽缩而导致事故。
(4)对于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验电,应用低压500V验电笔进行测试,现场作业只要按规定操作,一般都不存在困难。
452. 什么是专用验电器?为什么可以用绝缘棒代替验电器验电?
答:专用验电器是指为专业作业和超高压设备检验电压制造的专门用途的器具。专用验电器要按技术条件操作使用。
有的边远变电所受条件限制,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无专用验电器,规程介绍可以使用绝缘棒替代验电器验电。其道理是:设备达到35kV等级的电场强度,绝缘棒尖端部分接近时,必然会在小间隙之间产生空气被电离时的火花和噼叭放电声现象。实际的运行工作说明,用电压等级合格的绝缘棒验电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验电办法,操作使用时要注意,不可勾住导线,这样就破坏了产生光声现象的条件。如果现场备有专用验电器,则应按规定使用验电器。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
答:装设接地线时主要应防止麻电和触电烧伤,防高处摔伤,挂设正确合格,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装设之前,应先根据设备接地处所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接地线,提前进行检查,保证接地线合格良好待用。
(2)准备好所使用的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如:阴雨天气,应备好雨具,登高时的梯子;需在杆塔上挂设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等。
(3)现场应先理顺展放好地线。因挂地线是和验电一起进行的。验明确无电压后,操作人先将接地极装好,选择挂设时合适的站立位置。如:在平台、凳子上操作时应站稳,注意人身防护,保持好接地线与周围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特别是部分停电地点,空间距离窄小时更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在接通导体端的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身体不得挨靠接地线金属部分。
(4)对同杆架设的双回线、双母线、旁路母线等电气设备,停一回另一回运行及其它产生感应电压突出明显的设备,应尽量使用接地隔离开关(刀闸)接地。在无接地隔离开关的设备上所挂的地线,均应为带有长绝缘操作杆的地线,以减小操作人员的风险。
(5)挂设导体端时,应缓慢接近导电部分、待即将接触上的瞬间果断地将线夹挂入,并应检查接触良好。
454. 验电后因故操作中断了一段时间,接续操作时要不要再验电?
答:《安规》在第73条中指出,当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验电后中断的时间间隔中,停电设备有可能发生突然来电的意外情况,操作人员虽然明知已停电,也应再行认真检验一次电压。应该懂得,培养和保持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很重要的。由此也能看出《安规》条文的严谨性,在验明设备无电压后强调,要立即装设接地线。
答:这是由实际故障在防护上的各种特点所决定的。假如只装设短路线而不接地,那么,遇有交叉线路一相断线串入单相电源时,工作设备上因本身未接地,不仅不是等地电位而是故障线路的额定相电压。假如不是接地并三相短路,而是三相分别接地,那么,三相均存在一个对地等效电阻,电源一旦合闸,产生三相接地短路电流,它在该等效电阻上产生的相当大的电压降就会施加在检修设备上,足以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采用三相分别接地,既浪费金属材料、又不够科学合理,无形中增加了操作工作负担,因此也是不可取的。对多种形式接地方式的比较,完全可以说明,只有采用接地并三相短路的措施,才是安全的。在工作地点两侧装设短路接地线,可以保证工作地点的等地电位,进行安全作业。
456. 一个电气连接部分的设备停电检修,若进出线较多,哪些应装设接地线?
答:装设接地线的目的是要防止检修设备突然来电和感应带电。因此,所有连接在该部分上的电源线路可能送电至该处时,各侧电源进线处原则上都应装设接地线。这样做接地线虽有部分重复,但在检修处接地网电阻未知(防止偏高或不合格)的情况下,不考虑影响接地效果的诸种因素,可以普遍使用于所有电气设备上装设接地线的工作。对设备有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也应视为电源设备。
答:母线具有通流容量大,安装强度高、阻抗小的优点。母线处设备集中、性质重要,因而其接地网电阻一般都能保证合格。《安规》在第75条中指出,当10m及以下长度的母线检修时,包括连接在该母线上的电源联络线的隔离开关,为防止其误合和感应电压,可以只装设一组接地线,而不需再装接地线。与此相仿,在门型架构上装设接地线,而在架构外侧线路上与接地线距离不超过10m的地点工作,也可以不再装设接地线。当母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在保证可靠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综合考虑母线的布置结构、有关感应电压以及感应电压的处所、母线上电源进出线多少,确定地线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测感应电压、模拟短路计算,拟定方案,通过分析与比较,画出该所设备的接地线实施标准图。
答: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分段的母线,装设接地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长度不超过10m的各母线段(两侧均用隔离开关明显间隔开),其上分别挂一组接地线。该范围内的设备直接连接,母线隔离开关侧不必再挂接地线。
(2)对用隔离开关分段的母线,带电母线与检修母线之间,应在该检修侧隔离开关处施以接地,泄放感应电荷。
(3)为保证接地线在突然来电时可靠地作用于短路,使电源断路器跳闸,接地线与检修部分之间不能连有熔断器,以防止发生断路时使检修部分被孤立,失去保护。
答:装设接地线在实施安全措施停电、验电之后进行,很多情况下要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操作。不仅装设接地线,而且拆除接地线也应遵守高压设备上工作的规定,由两人配合进行,以防无人监护而发生误操作,以及带电挂地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无人救护的严重后果。为此,必须遵守《安规》的有关规定。对单人值班变电所布置安全技术措施时,只允许通过操作机构合接地隔离开关,或使用基本安全工具──绝缘棒合接地隔离开关。
460. 装设接地线为什么要先接接地端?拆除时后拆接地端?
答:先装接地端后接导体端完全是操作安全的需要,这是符合安全技术原理的。因为在装拆接地线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来电而发生事故,为了保证安全,一开始操作,操作人员就应戴上绝缘手套。使用绝缘杆接地线应注意选择好位置,避免与周围已停电设备或地线直接碰触。操作第一步即应将接地线的接地端可靠地与地螺栓良好接触。这样在发生各种故障的情况下都能有效地限制地线上的电位。装设接地线还应注意使所装接地线与带电设备导体之间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拆接地线时,只有在导体端与设备全部解开后,才可拆除接地端子上的接地线。否则,若先行拆除了接地端,则泄放感应电荷的通路即被隔断,操作人员再接触检修设备或地线,就有触电的危险。
答:接地线选择合适,应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
(1)截面积。接地线的作用是保持工作设备的等地电位。它的截面积必须满足短路电流的要求,且小不得小于25mm2(按铜材料要求)。 要使接地线通过高达数十千安的短路电流,而且该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不大于规定的安全电压值,就必须使它的阻抗值很小,因此就得选择截面积足够大的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线。
(2)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的要求。热容量要经计算确定。发生短路时,通过短路接地线应及早作用于断路器跳闸。在断路器未跳闸或拒绝动作时,短路电流在接地线中产生的热量应不致于将它熔断。否则,工作地段将失去保护而使事故扩大。
(3)接地线必须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和机械耐拉强度,耐磨,不易锈蚀。电力生产和电力工程上一般都选用多股软裸红铜线来制作接地线。
答:在现场实施管理接地线时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注意坚持使用前和使用后对接地线本体进行检查和维修。导体端头压紧弹簧完好,各压紧螺丝紧固,接地线导体无严重烧伤断股,绝缘操作杆绝缘良好。电业职工必须明白,使用烧伤严重、残缺的不合格地线作接地短路之用,一旦发生事故,祸害非浅。
(2)装设接地线时必须使用专用线夹,用螺丝拧紧在接地极上,保证接触良好。严禁用缠绕的方法短路接地。否则,当通过故障短路电流时,将因接触不良过热而烧坏地线和接地极螺丝,并产生高电压作用于人身和设备而发生事故。
(3)接地线应有专门架柜存放。按组编号,使用完毕应检查整理对号入座。在管理方面应建立工具记录卡,由专责人保管,负责维修,使其经常保持在完好的备用状态。
463. 在高压回路上工作,需要拆除全部或部分接地线时应怎么办?
答:高压回路上因特殊工作要求,需要拆除接地安全措施时,必须取得值班负责人或调度的许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值班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在更动后的工作期间采取积极的反事故对策和措施,予以安全把关,保证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特殊工作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原接地设施。
答: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在正常情况下与接地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以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发生触电事故。从这样的目的出发,下述设备的外壳均需做好保护接地:
(1)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底座。
(2)各种电力设备的操作传动机构和配电装置、配电盘、控制盘等的金属框架,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以及混凝土构架。
(3)高压架空输配电线路的杆塔及其上安装的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组)的外壳。
(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保护接零是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与中性线相接,由于中性线电阻很小(与接地的电阻相比较),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碰壳时,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电路中的开关保护动作或者使保护熔丝断开,切除电源,避免人身和设备遭受危害。
答:不需做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流额定电压等级较低,在380V以下且安置处地面干燥(为电的不良导体)的设备外壳。
(2)安装在已接地的配电屏盘的测量仪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的外壳。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的设备、控制电缆金属防护外皮,以及已与接地设施连接为一体的其它设备的外壳。
(4)一切干燥的场所中,当交流额定电压低于220/ V,直流额定电压在110V以下时,这些电气装置的外壳如无特殊规定可不接地。
答:标示牌顾名思义,它是靠醒目的符号,不同的颜色和内容来标明所挂处电气设备的状态和工作现场的特征的。按其所述内容可以分为提示性和警示性两类。提示性标示牌有“从此上下”、“在此工作”、“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和“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共四种,主要用于设备检修工作中,配合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合理地适时悬挂。警示性标示牌有“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止步,高压危险!”两种,大多都长期或永久性地悬挂在发电厂和变电所室内、外的高压配电设备,装置的网门、围栏,设备本体上和架构明显的位置上,用来警告非电气值班员,预知危险。
467. 对断路器等设备进行检修时,“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应怎样悬挂?
答:《安规》在第84条指出:“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同时还指明:标示牌的悬挂和拆除均应按照调度员的命令执行。电气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悬挂标示牌的工作。高压电气设备因型式和接线不同、控制方式不同,应按照实际进行具体的挂设工作。如检修设备为单母线就地控制方式,则只在靠电源的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挂标示牌;对于电源联络线断路器,应在其两侧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挂标示牌如有隔离开关既可就地控制(手动操作)也能远方控制(电动操作)时,则应在两地点断路器控制开关把手上和操作把手上分别挂标示牌;对检修设备与带电部分经过两个隔离开关的,只需在带电处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挂标示牌对双母线单断路器接线,应在两母线隔离开关、线路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断路器控制开关操作把手上分别挂标示牌。
答:约时停、送电是指线路作业单位由于与发电厂或变电所距离遥远、交通不便或联系上存在困难,因而违反安全工作制度,忽视工作许可制度和安全责任,提前预定线路停电时间或工作结束时间,检修单位照此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设备管辖也按照约定时间进行停电操作或合闸送电的违章作业形式。约时停送电全面违反了高压设备上进行工作的具体规定,不能履行工作票制度依照责任对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因而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违章作业形式。
(1)约时停电,使许可工作的命令流于形式,失去了安全许可的严肃性,现场安全措施的设置及安全注意事项无法交底,这样会使工作许可人为该工作所进行的操作,失去工作负责人的确认和监督。如果工作许可人(或调度)忘记操作时间或忘记交接,操作时走错间隔,安全措施上的遗漏以及现场运行中出现的其它情况均无人得以验证,使安全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2)由于约时停电脱离了生产实际,所以,对现场运行方式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无从预料,更难实施具体的防范措施,作业安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如双线路的任一侧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对作业产生的影响,距离较长的线路雷电波入侵时的防范等,这些不安全因数均不能象正常工作许可时一样,在开工前得以澄清和制止,这样就使现场的安全作业措施不能按要求得以实施。
(3)约时送电同样是违反工作票制度的。线路作业完毕,合闸送电只是机械地执行一种时间上的约定,对工作是否全部完毕,地线是否全部拆除、人员是否全部撤离线路等都不清楚,因此合闸送电没有准确根据。而工作班组方面,可能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影响、工作准备不够充分、检修中出现问题等原因,都会造成时间上的耽误,使得不能按计划时间完工,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在约时停送电的时间概念下工作是很不可行的,往往会由于在时间上的一丝一毫之差,或者忘记拆除接地线,都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469. 许可线路作业时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线路作业时许可单位所做的安全措施与其它高压设备上工作的安全措施基本相同。需要强调的是:停电时必须将所有可能来电的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包括双线对侧的断路器及其母线隔离开关全部拉开,验电接地。线路工作有一个特点:作业班组作业地点不在发电厂或变电所许可单位的内部。与其它工作比较,许可工作后其安全措施的特征很不明显,如不予特别强调,容易混淆。所以,必须严格执行《安规》的规定,线路断路的停送电,除了执行管辖调度员的命令或值长的命令之外,还应注意正确地持好线路工作的标示牌。它是单独的,能够从内容和颜色上醒目地予以识别,这与发电厂、变电所中其它工作器和隔离开关的标示牌有所不同。
答:带电在绝缘子串上作业或更换绝缘子,必然要短接1~3片绝缘子,这样就会引起绝缘子串上分布电容的变化,其电压分布也随之改变。短接部位不同时,电压改变也不相同,特别是绝缘子串两端所引起的电压变化更为悬殊,而每片绝缘子的耐电能力自然是有限制的。为了保证绝缘子被短接以后,剩下的部分能可靠地承受正常或异常情况下运行的高过电压并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安规》在第106条中对电网各电压级线路良好绝缘子片数规定了少限度。如35kV良好绝缘子片数为2片,工作中若误将击穿的绝缘子当良好绝缘子或未做实际检测短接工作,1片良好绝缘子承受全部电压,很容易发生绝缘击穿事故,带电作业人员应对有关电压等级必须保持的良好绝缘子数必须准确记忆。表6-3示出良好绝缘
子少片数。
表6-3 良好绝缘子少片数表
电压等级(kV) |
35 |
63(66) |
110 |
220 |
330 |
500 |
片数 |
2 |
3 |
5 |
9 |
16 |
23 |
471. 为什么带电接引时未接通的相或带电断引时已断开的相的导线均不能直接接触?
答:因为带电接引或带电断引,接通第一相或断开部分相而未全断开时,由于导线的线间电容和对地电容的存在,将会在另外不带电的相线上(未全接的或已断开的部分),按照电容分布规律产生一定比例的电源电压或产生较高的静电感应电压(终端接有变压器时,将使各相全带电),如果作业人员不予重视,未采取措施而直接接触,就可能遭受电击,发生事故。
472. 为什么要严禁用断、接空载线路的方法使两电源解、并列?
答:两个电源的并列或解列,是在电网中规定的同期点,用同期装置判得两电源的频率、电压、相角完全接近,具备同期条件时,操作断路器合闸来实现的。在两电源并列的瞬间,将引起系统中潮流的重新分布而后又趋于平衡。并列点将流过很大的负荷电流。如果并列时两电源参数相差较大,此时并列会造成强烈的电流冲击,发电机、汽轮机将产生猛烈震动因此非同期并列后果相当严重。而用断、接空线路的方法,不可能对同期并列的条件进行判断,电业职工应闻者足戒,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答:耦合电容器的断、接将影响线路高频保护信号通道的正常工作。线路正常运行时,对于按长期发信方式工作的保护,断开耦合电容器将造成信号中断,对端发信机收不到闭锁信号就可能引起跳闸。对于按故障时起动发信方式工作的保护,在耦合电容器接上时,也可能发出异常冲击信号,引起保护误动作。为此,在带电断、接耦合电容器时,应将其信号接地,并停用高频保护。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还应合上接地闸刀(很多为跌落式熔断器),将被断开的耦合电容器立即对地放电,防止工作人员触电。
474. 带电断、接哪些设备时需采取引流线摆动的措施?
答:在带电断、接空载线路,耦合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引流线时,应采取防止其摆动的切实措施。因为,对这些设备引流线进行断、接操作时,由于其线上电场集中,工作人员应及早准备好绑扎线,将其妥善地与带电侧导线捆扎在一起,带电接引以后亦应调整好引线与周围设备的距离,注意引线不可太长。对有些设备的引线,必要时还可使用绝缘物支持固定。而且,防止引线摆动引起放电接地是具体作业程序中必需的步骤,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相关的专业工作制度。
475. 带电短接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载流设备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答:用分流线短路接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时,在《安规》第123条中做
了明确规定。根据其内容,短接断路开关等载流设备时,应遵守的安全技术规定如
下:
(1)短接之前,必须首先核实相位,防止相位搞错发生相间短路。
(2)短接所用的分流线应清除接触处的氧化层,并使线夹接触可靠、紧密、无发热。
(3)35kV及以下设备短接,如果使用绝缘分流,则其绝缘性能应按照绝缘工具的绝缘试验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其耐压性能符合要求时才可使用。
(4)必须保证在全部短接过程中断路器在合闸后位置,为防止断路器于瞬间断开,造成带负荷短接线的事故,应取下跳闸回路保险器,并将该断路器的跳闸机构顶死。
(5)短接完毕还应处理引线。采取防止分流线摆动发生接地短路的措施,通常用绝缘线进行绑扎或将它支撑固定。
476. 带电作业中为什么要严防作业人员人体短接阻波器?
答:阻波器是阻止某一频带的高频通信信号从线路一端向另一端溃散的感抗器件。正常运行中,它对工频而言虽然近似于短路状态,但它毕竟是一种强流电感线圈,其电感值大多为几百微亨,阻波器两端的工频压降约在数十伏甚至百伏以上。可见,按交变量变化的感抗,远远大于同规格相同截面导线的阻抗。对等电位作业人员来说,阻波器上的压降不容忽视。在带电作业中,如果在短接分流线未装好之前,作业人员碰触了阻波器,就会出现阻波器部分或全部被短接的情况,引起通过阻波器的电流的变化,产生与该电流变化率成正比的自感电动势,结果使阻波器电流减小而转移到人体所接触的部分上。屏蔽服将流过负荷电流,并有可能超过它的耐受能力,使其冒火花或被烧坏,导致烧伤电击事故。所以,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人体短接阻波器。
答:电力设备外绝缘的整个湿表面,在设备的高工作电压之下泄漏电流增大,局部发热出现沿面爬弧,后将形成闪络。据有关资料介绍,电力系统中发生污闪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随着工业环境污染的加剧,目前已超过了雷害事故带来的损失。发生污闪的原因主要与绝缘表面污秽厚度、泄漏路径、干湿程度等因素有关。爬电比距也叫单位泄漏距离,即绝缘子在临界闪络状态时,每千伏电压所需(对应)的泄漏距离,可用来衡量绝缘子泄漏表面的工作电位梯度。通常防止污闪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加绝缘子片数和使用防污绝缘子,用以增加它表面的泄漏距离,降低工作电位梯度或爬电比距值;②保证设备绝缘具有合理的清扫周期。污秽是导致绝缘沿面闪络的直接根源。
答:污秽强度也叫盐密值,即受工业环境污染所致,附着在电气设备绝缘表面每单位面积上的烟灰、水泥尘埃和化工物质的毫克数,用以衡量绝缘的脏污程度。其单位以③mg/cm2计。
电力生产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污秽强度对污闪电压的影响比较大。绝缘子表面每单位面积上的污秽量越大,其表面的电导也越大,发生污闪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带电水冲洗是绝缘清污有效和实用的方法。进行带电水冲洗时,首先必须保证作业时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即:作业时,若出现操作过电压,此时分布在水管、水线或操作杆上的电压不致对人身构成威胁,同时测量作业人员操作握柄处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mA。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水冲洗,当绝缘子按普通型和防污型进行区分,并且两种类型爬电比距均为定值时,冲洗用水的电阻率必然地随着绝缘子盐密值的增加而对应地增加。
479. 什么是感应电压?怎样防护感应电压?
答:大家知道,金属导体在地电位上是不显示电性的。而当它处于电场中
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并被绝缘与地隔开时,物体上的电荷将重新分布呈现出电压。这
个电压是在静止状态由强电场感应而生的,所以叫做感应电压。高压输电线路的架
空地线或耦合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其高低与线路的额定工作电压等级、相间距离、
导线的排列方式、悬挂高度等因素有关。作业人员在线路杆塔上穿着绝缘靴具进行
间接作业,有时人体就会感应电荷。在相同情况和条件下进行比较,对地绝缘越好,
那么,感应电压就越高。很明显,感应电压是由于电荷在绝缘状态下集聚形成的。当
人体处于地电位之上的杆塔各处,模拟实际情况进行试验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均
在1mA以下。虽然它未构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但是如果作业人员与地接触不良,
偶尔接触铁塔杆架时,突然的麻电会使他们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推动控制,这样
就有可能引起高空摔跌事故。
《安规》是电力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当线路电压等级在220kV及
以上时,感应电压已经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护。其根本的办法是:穿上
既能与地有良好接触,又有一定屏蔽作用的静电防护服或导电鞋,以保持人体与地
的良好接触向大地流泄电荷。
流
480. 什么叫耦合地线?
答:架设架空地线是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然而,对于超高压
线路杆塔,为提高其线路的耐雷水平,防止反击,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是很有效的
措施。在实际工种中,当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有困难的时候,即采用在导线下面架
设地线的方法,用以增加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降低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
从而达到降低线路断路器雷击跳闸率的目的。运行经验证明,这的这一效果非常显
著。由于其作用的产生是通过耦合来实现的,所以,将架设在导线下方的地线叫做
耦合地线。
架空地线或耦合地线,虽然它们本身与杆塔接触良好,但在带电更换作业时,
某一侧或某一段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与架构解开悬空,与地电位隔离开来而产生感应
电压。显然,依靠其本身接地已不够可靠,唯有将放线滑车接地,这才是稳固而又
可靠的接地措施。
答:绝缘架空地线也是经过一个小间隙对地绝缘隔离开来的避雷线。它有
两个作用,一是做避雷线,二是正常运行时可兼做通信线使用。将它绝缘起来是为了降
低电流流过时所引起的附加损耗。当有雷电过电压出现时,小间隙击穿,不影响避
雷线接地泄放雷电流。
可见,绝缘架空地线上不仅有通信信号工作电流,而且由于它对地具有一定的
绝缘,因此将它沿全线绝缘架设后,其上所产生的感应电压是很高的。因此,必须
将绝缘架空地线视为带电体,专业作业时执行《安规》人体与该绝缘架空地线之间
不得小于0.4m的空间距离的规定,并采取其它措施予以防护。如果需要在该绝
缘地线上作业,则应将它可靠接地,当实际条件允许时也可以采用等电位方式作业。
答:保护间隙是根据高压带电作业的实际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不同于管型、
阀型避雷器等形式的防止线路作业内过电压造成危险伤害的保护装置。
483. 保护间隙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的主要作用:由于220kV及以上系统没绝缘子串进入强电场的作业,人体与导线和大地间必然要形成组合间隙,该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低于剩余完好的绝缘子串的工频放电特性,远低于《安规》中带电作业时1.8m安全距离的绝缘水平。而220kV及以上超高压线路设备的安全距离,主要取决于它的内部过电压。为了防止作业中出现超过组合间隙放电电压的内过电压放电,而造成的人身和设备事故,采用的方法是:在作业地点附近的设备或杆塔上与线路并联一个保护间隙,使其放电电压低于组合间隙的放电电压,并且两间隙的伏秒物性曲线上、下限合理配合,保证在过电压到来的任何情况下保护间隙先放电,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答:在《安规》第160条中指出:“保护间隙的接地线应用多股软铜线。
其截面应满足接地短路容量的要求,但小不得小于25mm2。”可见,保护间隙
的接地线与普通的短路接地线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需要强调的是,它必须满足该输
电线路短路电流热容量的要求,保证该处可靠地短路接地,至少在线路断路器设备
的保护未动作跳闸之前不能熔断。因此,它的截面是应慎重选择的。
答:低压带电作业设专人监护,是防止工作人员触电的重要的和必需的保护措施之一,也是由低压带电作业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安全实际情况决定的。
(1) 不超过250V的工作设备虽然定义为低压设备,但低压并不等于安全工作电压,交流220V电压远高于安全电压大值标准36V。相反,220V电源触电对人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人体阻抗一般仅约2kΩ, 接触220V电压时通过人体的电流至少将达到100mA以上, 远远超过了人体触及电源时能够自主摆脱约10mA电流的标准,是足以引起死亡的电流。据有关资料统计,低压触电死亡人数占了总触电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5%以上。
(2) 所谓低压带电作业,是指一类作业范畴的概括。电气设备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已减至很小,作业中操作活动范围较之于高压带电作业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分厘之差就可能引出短路、接地而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3) 对高、低压同杆架设的三相四线制线路设备,线与线之间电压可达400V。登杆作业时,作业点上方存在着高压。类似于这些工作,作业人员的一系列的安全和操作技艺,需要由地面或近前的专业人员进行监护、指导和协助,纠正不安全动作。没有监护人,作业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设置专责监护人,也是所有带电作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486. 低压带电作业防止人身触电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
答: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尽量施加于人体的接触电压钳制在地电位。为此,将电气设备的外壳接地、保护接零、电气设备多点重复接地、中性占接地、高压分相接地作业等,都是以消除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后工作的。
(2)增大人体触电回路的阻抗,以使通过人体的电流小。如使用绝缘台、绝缘垫、绝缘手套等,这些措施对保障人员作业安全都是很有效的。
(3)防止人身触电,应根据工作实际制订和采取切实可靠的现场措施。如设置专人监护、穿长袖衣、使用绝缘工具戴手套等。尽量避免人与设备带电部分直接接触。
487. 绝缘工具受潮、表面损伤或脏污时应怎样处理?
答:绝缘工具受潮、脏污都会引起绝缘降低,表面损伤容易使潮气侵入,也使绝缘电阻降低。发现任何一种问题,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使绝缘恢复。对于受潮的绝缘工具,应在远红外烘架上或烘箱内烘烤去潮;脏污工具应用刷子去污物,再用丙酮洗净,必要时还要用绝缘浸漆浸泡数小时然后烘烤作绝缘处理;表面损伤的绝缘工具应视实际情况将其表面修理磨光,然后干燥去潮、重新涂以绝缘漆或环氧树脂配方制剂。经过上述处理后的绝缘工具,检验它们的绝缘强度是否恢复,应使用25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值,达到规定的数值(与历次试验记录比较)以上,试验合格才能使用。
488. 什么叫预防性试验?
答:高压电气设备还是带电作业安全用具,它们都有各自的绝缘结构。这些设备和用具工作时要受到来自内部的和外部的比正常额定工作电压高得多的过电压的作用,可能使绝缘结构出现缺陷,成为潜伏性故障。另一方面,伴随着运行过程,绝缘本身也会出现发热和自然条件下的老化而降低。预防性试验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和可能,为预防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改变发生事故而制订的一整套系统的绝缘性能诊断、检测的手段和方法。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绝缘结构原理,对表征其特性的参数进行仪器测量,它们的试验项目和标准《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都作了相应的详细规定。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应分别按照各自规定的周期进行。
489. 什么叫耐压试验?
答:设备的绝缘水平并不是设备铭牌上的额定工作电压,而是由耐压
试验时所施加的试验电压标准值来表征的。而这个试验电压又是根据电气设备在实
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高内、外过电压以及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来决定的。为了考
验电气设备绝缘运行的可靠性,按照部颁统一电压标准(有时也根据设备具体的运
行情况确定试验电压)和时间进行的试验就称之为耐压试验。由于耐压试验施加的
电压高,因此对发现设备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很有效。但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也有
可能使设备绝缘损坏,或者使原来已经存在的潜伏性缺陷有所发展(而不是击穿),
造成绝缘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说,耐压试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
耐压试验的种类:
490. 耐压试验有哪些种类?
答:设备绝缘耐压试验是根据它的使用目的、测试要求和系统过电压的种类来
划分的。绝缘试验结果与试验电压的波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试验可以分为工
频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感应高压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操作冲击电压试验等
几种。
491. 什么叫1min工频耐压试验?
答:说过,电气设备的绝缘耐压水平是根据系统内、外过电压值综合
比较确定的。对于220kV及其以下的设备, 要求把大气过电压限制到低于内过
电压的水平很不经济。因此,对于试验电压应主要以内过电压为主,同时也考虑外
过电压和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用1min工频试验电压代替操作过电压进行试验,
由于它作用时间长,对电气设备绝缘的考验更为严格。一般来说,只要设备能通过
这种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则在运行中即使有内、外过电压发生, 也能保证其安
全。对带电作业绝缘工具,按表6-15的规定施加工频耐压试验电压1min, 如
不发生闪络、击穿或损坏现象,则认为它们的绝缘合格。另外,工频耐压试验操作
调试都比较方便,是检验电气设备耐电强度的基本试验。
492. 5min工频耐压试验与1min工频耐压试验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述概念比较,5min工频耐压试验有三个不同:
(1)使用范围不同。5min工频耐压试验一般用于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
电气设备的检验。
(2)试验时间不同。由于330k 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绝缘水平主要取决于
内过电压,而这些等级的设备(或工具)在运行电压和工频过电压作用下,内绝缘
的老化和外绝缘的污秽性能发展成为放电、击穿闪络均需要时间过程。因此,通过
反复地研究和试验,才确定了5min这个试验时间。
(3)试验电压相对较低。5min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是330kV系统中限制后
的大内过电压。以预防性试验为例,从表6-15中可以看了220k V级范围
1min工频试验电压倍数小是2(440/220),而330k V级范围5min
工频试验电压倍数大为1.16(580/500)小为1.15(380/
330)。这是因为如果用1min 工频试验电压代替操作过电压制定超高压设备工
频试验电压标准的话,对绝缘要求太高,所以采用了这种限制后的数值,作为超高
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项目之一。
答:生产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操作波对超高压设备绝缘的作用
具有特殊性,它在绝缘内部的电压分布,与在雷电波和工频电压下的电压分布各不
相同。因而,不能用等效工频电压代替内过电压的作用进行试验,而应该使用操作
冲击电压来试验绝缘的耐电强度。这种使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标准的冲击电压波
和电压值,来检验超高压电气设备在雷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的试
验,就叫做操作冲击耐压试验。
494.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安规》中对试验设备作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高压试验结果准确,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高压测量标准误差不大
于3%的规定,在《安规》第175条中对被试品与试验装置的安放、连接等做了
具体的、明确的统一规定,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在于:
(1)防止高压电极表面电场不均匀处发生游离,使放电特性分散,要求电极金属
管直径不得小于300mm,并将被试品垂直悬挂。
(2)将接地极与地面的距离规范在1.0~1.2m之间, 接地极和接高压的
电极采取缠以50mm宽金属泊的措施,以保证被试品与电极两端(极)接触合乎要
求。
(3)为避免邻近效应对试品产生影响,规定了试品与周围物体间的小距离
。如单导线电极上试品之间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m,两侧均压球直径不少于20
0mm,两球与被试品的距离不少于1.5mm。
(4)由于整体试验与分段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距,也为了考验被试品整体的
绝缘耐电性能,使试验符合实际情况,要求被试品必须整根或整体进行试验。
对高压电气试验现场进行上述规范,可以使试验条件趋于合理、标准统一,便
于分析比较和总结交流。同时,这些规定数值是电业职工长期从事试验和研究得出
的结晶。我们应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以求减少放电分散
性,使试验结果尽可能反映被试设备的绝缘水平。
表6-15 绝缘工具的试验项目及标准表
额定电压(kV) |
试验长度(m) |
1min工频耐压(kV) |
5min工频耐压(kV) |
15次操作冲击耐压(kV) |
出厂及型式试验 |
预防性试验 |
出厂及型式试验 |
预防性试验 |
出厂及型式试验 |
预防性试验 |
10 |
0.4 |
100 |
45 |
— |
— |
— |
— |
35 |
0.6 |
150 |
95 |
— |
— |
— |
— |
63(66) |
0.7 |
175 |
175 |
— |
— |
— |
|
110 |
1.0 |
250 |
220 |
— |
— |
— |
— |
220 |
1.8 |
450 |
440 |
— |
— |
— |
— |
330 |
2.8 |
— |
— |
420 |
380 |
900 |
800 |
500 |
3.7 |
— |
— |
640 |
580 |
1175 |
1050 |
495. 绝缘工具检查性试验条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安规》第176条中指出“绝缘工具的检查性试验条件是:将绝
缘工具分成若干段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每300mm耐压75kV,时间为1min,以
无击穿、闪络及过热为合格。”
联系电气试验工作实际,理解上述条件的内容,其意义在于:
(1)绝缘工具的检查性试验与预防性试验是整体把关与分部考核的统一。因
为它能够侧重于从局部进行强度考核。每75kV/300mm的试验电压, 大致等
于出厂试验电压,更易于发现和暴露部件内存在的缺陷。
(2)检查性条件试验是一种分部试验的方法,因为试验设备少、操作简单,
基层单位比较容易实施。而且,检查性条件试验对发现绝缘工具部件的绝缘缺陷,
很有效。
在进行绝缘工具的检查性试验时,须注意将工具分成若干段,以段为单位,定
时间、定电压、按周期进行。
496. 充装SF6气体时,为什么要对环境湿度提出具体要求? 充装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是SF6设备产生毒害物质的一个条件。如果SF6气体中含有超过规定的水分,当其湿度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凝结在固体绝缘表面使该面变潮,这时设备的沿面放电电压将显著下降。SF6 气体在电弧和电晕作用下分解生成的低氟化合物气体,假如没有水分子这个外部条件是不会生成SO2、 HF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从而也就可以避免由它们产生的设备腐蚀。所以,SF6 设备在充装气体时,必须严密措施防止水份进入。
(1)工作未开始之前,首先应测定现场周围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0%(即空气中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比的百分值),这是限制空气含水具体示数。测定如不合格,则应采取措施或重选干燥晴朗的天气进行充装。(2)为使SF6泄漏气体及时排换,主尖在进行充装的同时开启通风机,认真遵守空气SF6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的规定。在工作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即应进行检测,并具体情况于中途再进行检侧。当出现SF6 气体含量增高或超过标准时,应随即对部件进行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并予以消除。
答:6电气设备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是近20年来的事。对于充作绝缘和灭弧介质的气体,质量合格与否,是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应从气体货源、厂家质量、运输存放、灌装、运行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对它进行全面监督。
(1)新气到货,首先检验其批号,该产品的生产厂家应该是取得质量认证的合法厂家。其次,即使厂家检验是合格的,但气瓶在运输途中和出厂后存放的时间里,可能会出现多种影响气体性能变化的情况。如震动引起密封不良、泄漏、装罐日期过期等。这些只能靠使用单位现场检验把关。
(2)通过现场检验,可以确认厂家提供的质量检验单。它既是新气使用必备的原始技术数据,也是为以后运行中进行检验提供的可靠依据和参考数据。(3)使用单位的检验人员对每一批次到货的新气,都应按照质量标准(见表8-1)进行认真检验并把关。对存放半年以上的SF6气体,使用前应检测它的水分和空气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表8-1 SF6新气质量标准表
杂质名称 |
暂行标准(质量比) |
空气(氧、氮) |
≤0.05% |
CF4 |
≤0.05% |
水 |
≤8ppm |
游离酸(用HF表示) |
≤0.3ppm |
可水解氟化物(用HF表示) |
≤1.0ppm |
矿物油 |
≤10ppm |
SF6纯度 |
》99.8% |
生物毒性试验 |
无毒 |
498. 《安规》中对SF6电气设备运行的监督周期是怎样规定的?
答:SF6 电气设备本身(气体质量和硬部件制造质量)是合格的,
那么,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安装和调试质量,以及怎样对S
F6绝缘性能进行合理的监督。SF6气体到货后,通过质量检验可以保证货源质量
水分含量不超过规定标准。但罐气后,如果设备组装条件不够完善,则机器壁上附
着的水分,设备的固体绝缘及浇注物中间的水分,以及由于密封效果、填料不同透
过的水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它们可能释放出来,使得SF6 设备的含水量出
现变化。因此,针对实际情况,必须对SF6设备中气体的质量进行监测。 依照《
安规》第194条的具体规定,SF6气体的三个检验周期时间是:
(1)灌装后至投运前的一次总体检验,重点检验空气、水分和杂质含量。
(2)运行后以三个月为周期的含水量检验,一般应连续进行三次周期性检验。
(3)经过检验证明,SF6气体无变化,运行已经稳定之后, 则应转为以年
为周期的含水量检测。当检验出气体成份有明显变化时,往往是质量和运行问题的反
应,应按规定进行报告,必要时请专家诊断、鉴定或进行有关质量复核。
答:SF6电气设备泄漏有如下危害。
(1)SF6气体虽然无色、无味、无毒,但它是惰性重度气体, 常沉积在低
凹处地方,造成它所覆盖的处所与空气隔绝,表现为缺氧、容易污染环境又不易被
清除。在工作场所中,当空气中的SF6气体泄漏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 有害的分
解物成份可能损害人身健康。
(2)SF6电气设备泄漏造成了SF6气体损失,气体纯度降低,水、酸和可
水解和可水解物杂质成份增加,导致介质质量变差甚至不合格。泄漏也造成浪费,
增重了运行维修工作量。
(3)SF6气体的绝缘介质强度与气体压力具有较大的关系。 只有使气压保
持在设计规定的范围之内,避免泄漏,才能使电气设备达到或维持在设计的绝缘水
平上运行。
答:所谓防毒面具,是指在军事、抢险、工农业生产各种场合出现化工产品泄漏、有机物质燃烧等意外情况,环境空气被毒气、烟气污染时,为了保证抢救人员正常呼吸,吸入干净新鲜的空气而设计、制造的滤除空气毒污的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