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礼仪
人有双重属性,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毫无疑问,礼仪学属于社会科学,按照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讲,一个成年人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交道,只不过他接触的面,是广还是窄而已,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不跟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是人就要跟别人过招,所以我们还是把礼仪放在行为学里讲更通俗一些。一般意义上讲礼仪就是指礼节、仪式的统称,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内,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或程序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
礼仪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各集团的行为, 政府的、外交的、商业的,教育的,宗教的,……礼仪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意义之重大可以上升到民族荣辱兴衰的高度。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代人们对礼仪重视的程度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春秋时期有个叫季康子的蔑视天子,“八佾舞于庭”,气得孔老夫子大发雷霆,“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古代的礼仪有他鲜明的时代性,许多礼节在我们今天看来,不仅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比如女人裹脚,就是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儒教当中的“三刚五常”中有“礼”,“三刚”没什么大用了,五常还是不错的。(仁义礼智信)都有用。有关礼仪的历史发展问题 是有说不完的话的。(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