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未绝烤鸭油又现 “垃圾油”为何总上餐桌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些烤鸭店,把烤鸭时滴下来的油收集了起来。废油摇身一变,就成了抢手的“烤鸭油”。一些烧烤摊、小饭馆、包子铺,甚至单位食堂,是购买烤鸭油的常客。烤鸭油虽香,却含有致癌物质,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油”。这不由让人想起,今年上半年一些餐馆大量使用地沟油,一经报道,顿时引起满城风雨。
2002年,国家就颁布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第六条明确指出: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只能将收购的废弃油脂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可是为什么地沟油、烤鸭油等废弃油脂却还是光明正大地以低价销售给单位食堂、烧烤摊,并以各种途径进入了我们的食物链呢?
暴利当然是“垃圾油”屡禁难止的重要因素,但是,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更是导致“垃圾油”泛滥的原因。
目前对“垃圾油”的整治,采取的大多是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政府统一行动,端掉回收、炼制“垃圾油”的黑窝点,但“风头”过后,却难避免“垃圾油”的卷土重来。
而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更增加了“垃圾油”的监管难度。
有记者在采访中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说,“地沟油进入餐馆,应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查处。生产环节嘛,属于质量监督管理局管理。”质监部门又推给工商部门说,“地沟油查处应该是工商部门出面的”。工商部门说,“哦,我们一般靠举报来查处”。往往要等到媒体曝光了,百姓质疑了,相关管理部门才总算出动。可这样权责未清、缺乏明确分工和有力协调的“亡羊补牢”,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垃圾油”再上饭桌,也不难理解。
值得欣慰的是,“垃圾油”的整治被明确提上了议事日程。7月1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不仅部署开展了地沟油的专项整治,也对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等环节提出了系统的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希望以此为机,通过权责明晰的有力监管,把“垃圾油”彻底“请”下餐桌,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餐饮业的“新闻事件”不断 板子该打在谁身上?
近餐饮业的“新闻事件”不断。先是麦当劳的“麦乐鸡含毒”,随后就被“烤鸭油致癌”和“真功夫的问题排骨”接力上,一件件涉及到餐饮的负面事件,把所有的餐饮企业都推到风口浪尖上。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看似是餐饮企业的问题,很多都未必应该由餐饮企业一方担责。
麦当劳的麦乐鸡块涉嫌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这两种成分被冠以是“可以在‘泥胶和石油’中检出的成分”。乍听令人作呕,而随后有专家表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成分,并且抽检结果:麦乐鸡没有超标使用。
随后而至的“烤鸭油致癌”说,也是板子打在了餐饮业,甚至对北京两家老字号的烤鸭企业也是带着质疑的口吻去采访和问询,逼着这两家企业一定要站出来表白一番。但有关烤鸭油之事,早在几年前就曾经被媒体报道过。当时电视画面中,很多人手提塑料加仑桶,到街边小餐馆去排队接烤鸭烤鸡油的场景例例在目。没想到,时隔几年之后,这个依然没有解决的难题再次被电视台挑起。令人深思的是,这次惩罚的板子到底是应该只打在餐饮企业头上,还是应该公正地拍向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和负责垃圾油回收的部门。为什么一旦有烤鸭油流入市场,就认定是餐厅的后厨们徇私利所为,就一定是餐饮企业的管理有漏洞?相比之下,执法部门监管不利造成的垃圾油死灰复燃现象,不应该受到追究吗?
后再说一下真功夫的“排骨们”事件。在这一件事中,真功夫不能说没有责任,但是肯定有受冤枉之处。说这些,不是向着真功夫。是因为,随着“排骨们”事件的逐步进展,虽然现在还没有水落石出,但是明眼人已经能够看出,整件事情不是只涉及真功夫一家,也不是真功夫一户餐饮企业所能掌控全局的。从原料供货商到海关监管部门再到地方政府发证机构,恐怕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像真功夫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尽力挽救的恐怕只能像其所说的“堵住问题排骨不流入市场,不让百姓受到伤害”,但同时付出的代价是:任媒体评说,任公众指责。
应该说,餐饮业是一个联动行业,餐饮销售的增长,可以带动上游食品原料供应商销售额的大涨,也能够拉动下游的内需消费提升;但是餐饮也是一个敏感的环节,在整个大的食品供应链中,容易受到危机的指责。这也是为什么地沟油、包装盒、早餐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餐饮企业在受过。
在此,只想对餐饮企业尤其是快餐企业的从业者忠告一句:应该提高警惕,也像消费者一样自我接种疫苗,提前打好预防针,特别是在原料进货、产品出厂等涉及到其他企业的环节更要谨慎小心。
只要出钱就能买到 小店“烤鸭油”去向堪忧
日前据央视报道,“烤鸭油”——这种在烤鸭制作过程中渗出滴下来的油,在北京被一些小烤鸭店收集出售,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专业人士指出,“烤鸭油”是高温处理后的废物,反复使用会产生致癌物质,如长期过多摄入“烤鸭油”可能会致癌。7月18日,记者来到无锡市部分烤鸭店了解“烤鸭油”的去向,情况令人担忧。
无锡市不少菜市场周围都有烤鸭店,且生意不错。18日,记者在稻香菜市场看到,附近有六七家烤鸭店。记者以收购“烤鸭油”为由,与靠近马路的一家烤鸭店经营者交谈。店主表示,有“烤鸭油”出售,180元一桶,重量大概有100斤左右。他说,可能有人购买了这种油后用来加工食品,如用来做鸭血汤、麻辣烫、炸肉串等,一般的人吃了也不知道。记者又暗访了三家烤鸭店,有两家店主明确表示“烤鸭油”可以吃,其中一位店主甚至表示:“当然可以吃,我自己还吃呢,鸭子身上掉下来的,有什么不可以吃。”这位店主还让记者留下名片,如果需要购买可随时和他联系。记者采访的几家烤鸭店经营者均表示,只要出钱,就可随时买到“烤鸭油”。
在沁园菜场的一家烤鸭店,当记者问起“烤鸭油”能不能吃时,女店主表示:“当然可以吃,味道不错的。”当记者表示要购买“烤鸭油”时,店主问记者以什么价钱购买,当听说是1.8元一斤时表示坚决不卖,一定要2.5元一斤才行。记者表示太贵时,女店主说2.5元一斤不愁卖不出去。
与菜市场不同的是,无锡市大超市的“烤鸭油”去向要规范得多。下午2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阳光广场的沃尔玛超市的熟食品柜台。当问起“烤鸭油”的去向时,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指着旁边的两只塑料桶说,“烤鸭油”刚刚被运走。她表示,超市与一家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专门把“烤鸭油”交给该企业处理,据说是加工成化工产品。在位于清扬路上的家乐福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烤鸭油”和地沟油一样不能吃,每天都有专门企业的人来收购“烤鸭油”,用作制造工业原料。
记者了解到,和“地沟油”一样,“烤鸭油”也属于废弃油脂,已失去食用价值。根据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单位。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油脂排入周围环境。
根据现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工商部门管理流通环节、质监部门管理生产环节、卫生部门管理餐饮环节,但多头管理反而会造成监管真空。对此,在采访中有市民表示“烤鸭油”终去向让人担心,有关部门应该从源头抓起,统一对众多小店的“烤鸭油”进行监管、收购和处理,以免其流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