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处在新春佳节中,但部分企业已提前计划招工事宜,有些企业在大年初七正式上班之前就安排人员到乡村招工等,“截留”、“抢工”各出奇招,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一场争抢农民工的竞争……
▲重庆多家企业火车站截留民工 月薪开到4000元
用工荒导致市内很多企业把橄榄枝伸向沿海回渝过春节的农民工。节后,陆续有企业到火车北站等客流密集的地方招工,不乏富士康、英业达这类世界五百强企业。
日前,记者在火车北站看到,虽然天上下着毛毛雨,依然有企业招聘人员穿梭在人群中,散发招工资料。
“远走不如近爬,离家那么远,照顾父母不方便,在我们企业来上班吧,收入不一定比沿海低。”一位戴眼镜的男子热情地向提着行李的旅客发放传单。
接过男子递来的招工资料,记者看到这是一家齿轮公司,招聘的岗位很多,包括制齿工、数控车工、外磨工、锻压工和管理层干部等,收入从保底1000元开始,高可达4000元。
“有点动心,不过我还要观望一下,毕竟回来后又要换一个环境,如果这家厂的效益稳定,还可以考虑。”记者身边的一位男子自言自语说。记者与他攀谈起来,男子告诉记者,他叫莫言,老家在綦江县石壕镇,现在是泉州一家船厂的车工,这次回渝看到很多企业都在招聘,感觉重庆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已经不低于泉州了。
据了解,目前在市内各大汽车站和火车站,不少企业都设立了现场招工点,希望能就地截留民工,弥补自己的用工荒。
▲安徽省与沿海展开民工“截留战”
春节长假接近尾声,全国各地悄然打响一场民工“截留战”。为留民工省内就业,安徽省出台诸多举措,而省外一些城市则主动出击,派客车来安徽省“截送”农民工返回。
据了解,近几年,安徽省外出务工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技工短缺问题。省人社厅介绍,去年安徽省外出务工人数总数达1300万人,比2005年增加320万人。目前,安徽省外出人员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本地用工日益紧张,外地企业又来竞相争抢,形势严峻。安徽省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留住民工省内就业,在全省启动“春风行动”,送一批岗位下乡,启动“皖北地区农民工与皖江示范区岗位对接活动”等。在一系列举措之下,目前,安徽省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已呈逐年递增态势,与往年比,安徽省外出务工人数也罕见出现持平局面。
随着安徽省经济加速崛起,许多农民工倾向回乡工作,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城市缺工问题愈演愈烈,今年更提早出现“民工荒”。为避免年后缺工,日前,上海市主动出击,派出近四百辆长途巴士,分别前往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送农民工返回。
▲媒体关注:“截留”民工需要的不只是亲情:从多年以前地方官员送民工外出务工,到此番重庆地方官员截留民工就地就业,在民工 “走出去”与“留下来”的纠结中,可以切实感受到中西部发展与东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区域间的平衡将逐步实现。民工能够大面积实现就地或就近就业,无论是带动当地的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还是解决春节人口迁徙、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留住本地民工,重庆不仅打出了亲情牌,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比如“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近距离地照顾老人和子女”等等,的确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民工留下来,毕竟相对于亲情,与东部行业之间那点工资的差距远远不是抛家离子那点情感账能算过来的。但是,在“愿意留”与“用得了”之间,需要弥合的不仅仅只有情感与待遇,更多的要有适合的岗位。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密集程度高和员工需求类别多相比,作为后发地区的中西部而言,民工的可选择余地的确不多,而民工多年外出从业的经历与做生不做熟的心理,又制约了他们对本地就业的选择。所以,“截留”民工本地就业,不仅在于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更在于将民工当作自身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动本地民工的技术转型,壮大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用工群体,让更多的民工既愿意留下来,又适合留下来。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地方的“用工荒”的矛盾,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与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年后首个工作日 数千企业汇聚义乌“抢”民工——2011年2月9日,是年后上班第一天,浙江义乌及来自绍兴、台州和东阳、浦江等周边县市的数千企业汇聚义乌人力资源市场举牌招工。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义乌连续举办的小商品、旅游产品、森林产品等一系列展会,让参展的浙江许多企业揽到大宗国内外生产订单。春节过后,许多企业都要开工赶订单生产任务,但因生产工人短缺,有的企业开不了工。为此,春节一过,各地的企业主就心急火燎赶到义乌人力资源市场招工。
▲节后招工难 汕头企业火车站前设点“抢工”——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回广东汕头,当地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纷纷在外来务工人员抵达的第一站汕头市火车站前摆摊设点,希望招聘到所需的各类员工。
10日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汕头某塑料制品公司的招聘人员已经来到汕头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布置摊档了。企业人事部负责人张小姐告诉记者,今天早上6点35分有辆南昌开往汕头的临客到站,他们做好准备,确保务工人员一出站就能看到该企业的招聘摊位。
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回广东汕头,当地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纷纷在外来务工人员抵达的第一站汕头市火车站前摆摊设点,希望招聘到所需的各类员工。
10日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汕头某塑料制品公司的招聘人员已经来到汕头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布置摊档了。企业人事部负责人张小姐告诉记者,今天早上6点35分有辆南昌开往汕头的临客到站,他们做好准备,确保务工人员一出站就能看到该企业的招聘摊位。
在汕头火车站设点招聘的企业不少,记者从招聘信息了解到,大部分企业招聘的主要是一些普工,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种更为抢手,每月工资待遇普遍都在2000元以上,包吃包住还有厂车负责接送。而且现在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福利,设置了金额较大的工龄奖、绩效奖,给员工买社保、医疗保险等,每月还为过生日的员工举行生日派对。
记者发现,在企业摊位上除了必备的资料外,还有饮用水和蛋糕。张小姐解释说,坐了那么久火车谁都会累,他们提供点“温暖”吸引务工人员到摊位前坐坐看看,“说不定,一个工人就这样招到了”。
张小姐的“温暖牌”并不夸张。据另一企业招聘人员介绍,火车站虽然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一出站就被出租车司机拉走了,希望他们走到摊位前看看招聘广告,还真得下点功夫。
6点35分,随着汽笛长鸣,火车到站了,十几分钟后旅客陆续出站。果然,很多人刚刚出站就被拉客的出租车司机拉走了,有些人则直接上了工作所在企业派来的巴士,只有近20个人在经过招聘摊位前看了几眼,拿了招聘卡片。
“一方面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迅猛,需要大量员工;另一方面工人现在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流动性比以前更高,这就导致很多工厂企业节后招工变得很困难。”张小姐说。
刚下火车的江西吉安籍务工者小任告诉记者,他和乡亲们还是会回到原来的企业上班,一些打算更换岗位的,其实在过年回家之前就联系好了。采访中,多数外来人员表示,虽然在火车站拿了招聘宣传单,但也只是作参考而已,他们更愿意通过老乡或经熟人介绍去找工作。
对于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招聘方法,张小姐表示,很难说成效有多大,但现在汕头企业遭遇“员工荒”,他们企业员工缺口就有100多人,除了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他们只得另辟蹊径才能招到人。
▲媒体关注: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东西部地区各自想方设法留住农民工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要想真正留住农民工,仅依靠抢工是不够的,更要积极落实公平工资福利观。所谓公平工资福利观,就是说“低福利时代”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责任、权利和义务相当的与时俱进的“公平福利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企业不能继续沉湎在吝啬和保守状态,而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将企业利润分给员工一部分,将农民工视为兄弟姐妹,以此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仅企业,各地政府也应该积极落实公平的工资福利观。因为本地的用工环境改善了,工资福利提高了,用脚投票的农民工会自觉来务工,根本不需要强行截留。往深远说,“高工资、公平工资”会激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并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从而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本地经济繁荣。
▲黔桂开通民工专列 运送10万民工缓解广东民工荒
——为支持广西河池市的“打工经济”,南宁铁路局今年加开了金城江至广州西站两对民工专列。2月8日和9日,金城江始发的这两对民工专列均爆满。河池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外出务工的民工较多,来自人社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河池市预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达80万人,预计乘坐民工专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达8万人。”
据南宁铁路局介绍,该局为支持西部地区民工外出务工,今年节后加开了贵州兴义至广州西、广西百色至广州西、金城江至广州西等6对民工专列。乘坐农民工专列前往广东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将超过10万人。
广东省人社厅厅长欧真志此前表示,今年春节前后预测广东“缺工”总量在100万左右,相当于用工量的3%至4%,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型企业。
▲江西省兴国县将开首趟民工专列——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全县人口78万,年均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是赣南革命老区的劳务输出大县,为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兴国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务输出人数日益增多,交通运输压力愈来愈大,在春节前后是农民工返城务工高峰期,因农民工买票难、乘车难而影响劳务输出,仅2011年就有3000多名农民工反映买不到节后出行车票。 为有效缓解农民工出行难的问题,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铁路赣州车务段将在2月11日下午15:37分,开行一趟由兴国始发至东莞东的农民工返城务工“爱心专列”,车次为L367,为外出务工农民工返城开辟安全、快速、实惠的绿色通道。